隨著世界讀書日的來臨,連日來,位于滇西保山的國家一級圖書館昌寧縣圖書館推出的“圖書+咖啡+茶葉”創新閱讀模式吸引了眾多年輕人前來打卡閱讀,“一杯咖啡一本書”的閱讀方式遍布館內的各個角落。在這里,古籍與拿鐵碰撞,靜謐與醇香交織,日均接待500人次以上。年輕人紛紛涌入,在這里開啟“沉浸式閱讀”新體驗。
看紙質書讓人內心寧靜
盡管電子閱讀越來越流行,昌寧縣圖書館仍有一批“鐵桿”紙質書愛好者。閱讀愛好者顏東就是其中之一,10多年來,每逢周末或節假日,他總會到圖書館借一本古典文學作品專注地品讀,或到圖書館古籍陳列室走走看看,與傳統文化來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交流。
“雖然現在數字化閱讀、電子閱讀很盛行,但我個人更傾向于閱讀紙質書籍。我喜歡讀國學方面的書,有時候也看一看經濟學理論知識。十幾年來,我保持每天閱讀紙質書籍的習慣,閱讀已經成為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感覺可以從中學到知識、豐富思想、提升認知,而且還可以讓內心更加寧靜和充實。”顏東說道。
在圖書館,閱讀愛好者魯瀚榕展示了她的“閱讀套餐”。無論是經典名著、專業學術著作,還是科普讀物、文藝雜志,她都喜歡。進入圖書館,她能從開館待到閉館,一待就是一天。“看紙質書能讓自己的內心更加寧靜。”魯瀚榕說:“我覺得在我們這個年齡段,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比較喜歡閱讀一些自我提升類的書籍,比如《認知覺醒》《如何閱讀一本書》《學會寫作》《人生由我》等。這些書籍教會了我如何學習、思考,如何管理時間和情緒,對我的個人成長幫助非常大。”
圖書館變身網紅打卡地
為打破傳統圖書館的單調設置,昌寧縣圖書館新近推出了“圖書+咖啡+茶葉”模式,將傳統圖書館的閱讀功能與咖啡館、茶館的休閑氛圍相結合,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閱讀體驗空間。
“我最喜歡的閱讀方式就是周末或者節假日的時候,去到圖書館,點一杯咖啡,從書架上找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籍,找到一個安靜的位置,坐下來,慢慢享受寧靜愜意的讀書時光,一邊品嘗咖啡的味道,一邊品味書籍的醇香,真的是人生的一大快事。當然,遇到自己喜歡的書,我也會借回去慢慢品讀。”顏東說。
咖香、茶香和圖書館形成的感官聯動和情感體驗,增強了圖書館的黏性,吸引更多讀者進入圖書館、留在圖書館。
昌寧縣圖書館館長寶發亮介紹:“引入咖啡館的初衷就是為了打破傳統圖書館的單調氛圍,為讀者提供一個更加舒適的閱讀體驗。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在忙碌之余能夠找到一個既能放松身心又能提升自我的地方。而‘圖書+咖啡+茶葉’的模式恰好契合了這一需求。與過去相比,我們圖書館的上座率提高了3成,尤其由于咖啡的帶動,年輕人的入館率明顯提升。”
“點一杯咖啡,選一本喜歡的書,安靜地坐上一天,已成為很多讀者的新習慣。”顏東說。咖啡與書籍的“混搭”,不僅增強了圖書館的吸引力,也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豐富的館藏吸引讀者
昌寧縣圖書館設有綜合閱覽室、少兒閱覽室、視障閱覽室、地方文獻室、工具書室、讀者自修室、古籍陳列室、“圖書+咖啡+茶葉”公共文化空間等十多個服務窗口。館藏圖書11.1萬余冊,總分館藏書31萬余冊,被評定為國家一級圖書館。
“我們采取了不斷豐富館藏和開展多元服務的方式來培養更多讀者的閱讀興趣和吸引年輕人的關注,近期推出的‘圖書+咖啡+茶葉’閱讀方式就很受歡迎。”寶發亮說,現在,館內“一杯咖啡一本書”的場景隨處可見。
“另外,我們推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也吸引了更多讀者到館內閱讀學習。”寶發亮說,數據統計顯示,目前,昌寧縣圖書館日常到館讀者300余人次,周末、節假日日均到館讀者500余人次,寒、暑假期間日均到館讀者超800人次。
深度閱讀引領閱讀新風尚
“在數字時代,紙質書依然擁有獨特魅力。”寶發亮說,很多來館借閱的讀者都表示,紙質書的裝幀、質感甚至翻頁的聲音,更能帶來“儀式感”,讓人更容易沉浸其中。
“我喜歡讀書,我覺得一本好書除了里面的內容精彩以外,還要看它的裝幀、紙張的質感。把書捧在手上,有一份沉甸甸的文化厚重感,能聞到一股淡淡的文墨氣息。這樣長期熏陶之后,就慢慢養成了讀紙質書的習慣,我覺得讀紙質書更有儀式感,更能在主觀上把自己代入讀書人的角色和身份。”顏東說。
寶發亮認為,無論技術如何進步,閱讀的本質從未改變,變的只是承載文明的介質。當我們在電子書庫中快速檢索信息的時候,紙質書的油墨香仍能喚醒深度思考的渴望;當AI推薦算法將閱讀簡化為數據模型,圖書館的靜謐空間依然守護著人類對知識的敬畏。或許,這正是數字時代最動人的風景——在算法與屏幕的包圍中,總有人愿意翻開一本紙質書,讓文字在指尖流淌,讓思想在書頁間生長。紙質閱讀的不可替代性由此可見。
寶發亮說:“紙質書是空間性的存在,能讓人在翻頁間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這種‘空間性’在深度閱讀中尤為重要—研究表明,紙質書讀者的注意力集中度比電子閱讀高30%,記憶留存率可以提升40%。”
昌寧縣圖書館的“逆勢”成功證明,即便在算法與屏幕的包圍中,人們對紙質書的熱愛仍未消退。這里不僅是知識的殿堂,更成為讀者心中“讓思想生長”的靜謐港灣。
開屏新聞記者 崔敏 通訊員 羅寧姣 攝影報道
一審 何曉宇
責任編輯 易科彥
責任校對 劉自學
主編 嚴云
終審 編委 李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