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委郭德綱三次遞出橄欖枝,甚至承諾“無需拜師,隨時可入德云社”,但兩人選擇了一條更艱難的路——自立門戶。
然而誰也沒想到,這對曾以“相聲新勢力”橫掃各大綜藝的黃金搭檔,用13年友情換來的,竟是公開撕破臉的結局。
從互撕父親辱罵、經濟糾紛到苗阜與郭德綱的隔空站隊,每一個細節都堪比連續劇。而如今,這兩位的現狀與種種行為,也似乎足以給這部“連續劇”劃下一個清楚的句號……
背靠背戰友
郭德綱曾說:“相聲這個行業里,沒有長久的感情,人跟人都憋著壞心眼。”這句話的含金量,一直在上升中!
從2010年開始,相聲行業便仿佛迎來了寒冬,德云社到底出了個岳云鵬,其他“小門小戶”的曲藝社卻是真的沒什么出頭的機會。
“搞笑”這一行,好像也一直沒能泛起什么水花。但人活一世為了什么,不就是圖一個開心嗎?
不能從生活中尋找快樂,那就從各種電視劇、綜藝里尋找。而那一年,也誕生了許多綜藝節目,有的治愈、有的勵志、有的搞笑。
東方衛視的,打的到底是個什么旗號,答案已經在它的名字里了。這檔節目的收視率不說空前絕后的傳奇吧,到底也有一些曝光度。
于是,有些希望能夠讓更多人認識自己,以便站上更大舞臺的人,便紛紛報名,盧鑫和張玉浩也因此走在了一起。
他倆并非是從學藝便在一起,而是因為要參加綜藝節目,所以臨時組了隊,成了搭檔。那時候,誰也沒想到,這對臨時組成的搭檔,居然能夠成為那年的冠軍。
而更讓人意外的是,他們兩個居然拒絕了郭德綱的三次邀請。
那時的他們,心懷“打造相聲新勢力”的壯志,拒絕依附德云社的庇護,甚至從青曲社出走,帶走了大批骨干成員。
盧鑫作為逗哏,主導決策權,堅持獨立發展,認為“大樹底下難成林”;玉浩出身相聲世家,師承侯耀文一脈,曾對德云社心動,但因兄弟情義選擇留下。
但拒絕德云社的代價,是失去行業巨頭的資源庇護,也為日后的派系斗爭埋下伏筆。
2024年11月,盧鑫在粉絲群控訴張玉浩“六年三次辱罵其父”,稱自己忍無可忍,這場“孝道之爭”迅速演變為羅生門。
搭檔十三年,張玉浩好端端,為什么要罵別人的父親?他們決裂的背后,實則另有隱情……
命運的轉折
兩人從《笑傲江湖》臨時組隊起家,到自立門戶成立公司,利益捆綁遠深于普通搭檔。
然而去年11月,一向“溫文爾雅”的張玉浩,卻突然宣布自己與已經搭檔了許久的盧鑫從此以后水火不容。
他倆咋了?不管是認識的不認識的,熟悉的不熟悉的都懵了。究竟發生了什么難以原諒的事情,才會讓多年老友就此“老死不相往來”?
2016年,兩人憑借著對相聲的熱愛和大膽創新,一路過關斬將,最終一舉斬獲總冠軍,迅速贏得了大量觀眾的喜愛,一時間,他們成為了相聲界的新寵,被譽為“相聲新勢力”的代表人物。
據悉,在“相聲新勢力”成立后,盧鑫和張玉浩頻繁出現在各種商業演出、綜藝節目中。
2018年,兩人再度舉辦“嗨,你好!”相聲專場全國巡演,還發布了新單曲《浪》《嗨!你好!》,從相聲舞臺邁向了音樂領域,展現了他們多元化的發展潛力。
此后,他們又陸續參加了《歡樂喜劇人》等熱門綜藝,在這些舞臺上,他們不斷打磨作品,用精湛的表演和新穎的創意,給觀眾帶來了無數歡樂,也收獲了極高的人氣,成為了當時相聲界最炙手可熱的組合之一。
然而,命運的轉折總是在不經意間到來。
張玉浩宣布和盧鑫從此恩斷義絕之后,盧鑫也沒有就此選擇沉默,而是開始了自己的反擊,只是他的反擊,卻與張玉浩的決裂原因,不在同一個路數。
盧鑫在粉絲群中爆料,稱張玉浩每年三次辱罵自己的父親,而且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長達六年之久。他表示自己一直念及兄弟情分,并且考慮到兩人的公眾形象以及共同的事業,所以才一直默默忍受。
可如今,他實在是忍無可忍,只能選擇公開決裂。這一爆料迅速在網絡上傳播開來,網友們紛紛對張玉浩進行譴責,指責他目無尊長,違背了相聲界“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的傳統。
但玉浩隨即曬出與盧父的聊天記錄,顯示兩人節日紅包往來親密,盧父甚至贊其“懂事”,這些鐵證如山的記錄,讓盧鑫“辱罵父親”的指控不攻自破。
隨著事件的發酵,更多關于兩人決裂的內幕被曝光,其中最核心的問題便是公司的財務糾紛。
如今現狀對比
原來,兩人自立門戶之后,由于張玉浩對商業運營不太熟悉,便將公司的經營權交給了盧鑫,自己僅持有18%的股份,主要負責演出,等待分紅。
可是現實生活中的發展狀況,卻并非是絕對的理想實踐,從2022年開始,張玉浩發現自己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一直以來,他不僅沒有收到應得的演出報酬,甚至連房貸都差點斷供。而且,張玉浩還曾經因為義父鄭宏偉(也是盧鑫的師父)與苗阜沖突,當眾動手打人,與青曲社結怨。
可事情鬧到最后的結果,卻是鄭宏偉和盧鑫各自走上更加寬廣的大道,而為他們出頭的張玉浩,里外不是人。
當然,這還只能算是一些兩人決裂的小因素,決裂的真正原因,還是利益。
張玉浩在外面哼哧哼哧演出,結果自己一個股東拿不到應有的分紅不說,就連最基本的演出費用都沒給結清,房貸還不上,自然愁啊。
于是,他找到盧鑫,可是盧鑫呢?卻好像早已不把這個不參與運營的“工具人”當兄弟,他利用職務之便,提議張玉浩轉讓股份。
然后,張玉浩便發現了不得了的事情,原來公司沒錢,是因為盧鑫挪用公司資金償還個人貸款,更離譜的是,他還私自辦理50萬元法人貸,導致其背負18%債務,于是矛盾徹底激化。
更諷刺的是,張玉浩曾借給盧鑫10萬元救急,并協助籌集80萬元解決其個人債務問題。相比之下,盧鑫的“道德牌”顯得蒼白無力,甚至被網友質疑為“轉移矛盾”。
“若真辱罵父親,為何六年隱忍?更像利益分配不均的借口”“財務黑幕才是真相,兄弟情義輸給了銅臭味”。
但最耐人尋味的,是玉浩在決裂后的“反向操作”。他不僅對盧鑫的指控避而不談,反而頻頻與郭德綱互動,甚至被拍到穿著拖鞋在酒店與郭德綱“串門子”談笑風生。
半年過去,張玉浩的冷靜舉證與盧鑫的避重就輕,已讓這場紛爭的真相浮出水面。
張玉浩曬出轉賬記錄、聊天截圖、公司賬目問題,指控盧鑫經濟違規,邏輯清晰且證據鏈完整。而盧鑫被曝利用粉絲群煽動未成年粉絲攻擊張玉浩,進一步喪失公眾信任。
曾經的相聲界新星盧鑫,如今卻深陷輿論的泥沼,口碑崩塌,難以翻身。
自從被曝光公款私用、被限制高消費等負面消息后,他的事業遭受了沉重的打擊。
為了挽回形象,盧鑫也曾試圖通過一些行為來扭轉局面,比如發布一些看似節儉的聲活,像在上海吃飯時喝“洗碗水”的,本想塑造自己節儉的人設,卻被網友們認為是在作秀,反而引起了更多的反感。
張玉浩雖未獲得體制內頭銜,但他的重情重義卻贏得了更多人的同情和支持,他通過“玉浩手作”“玉浩茶館”等副業維持生計,并積極與德云社互動,被外界視為“潛在合作對象”。
兩人自立門戶時豪情萬丈,卻因股權分配、財務透明等現代管理問題栽了跟頭,實在可嘆。
當藝術理想撞上現實利益,當兄弟情義敗給江湖規則,我們或許更應追問:如何讓下一個“相聲新勢力”不再重蹈覆轍?
答案或許藏在一句老話里——“先明后不爭”。
結語
相聲藝術的魅力,在于它根植市井又超越世俗。
但當大褂長衫遇上數碼屏幕,當師徒情義撞上資本洪流,這門古老藝術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盧鑫和玉浩的故事,讓我們看到江湖恩怨的殘酷,也窺見破局重生的可能。
或許正如師勝杰所說:“相聲分什么主流和非主流?這不像人話,極不利于團結。”唯有放下門戶之見,方能讓相聲在傳統與現代的交鋒中,找到新的生命力。
而盧鑫與張玉浩的故事,將“共苦易,同甘難”體現得淋漓盡致,當利益與情義無法平衡時,孰是孰非,早已一目了然。
一些曾經親密無間的組合或朋友,在成名之后,因為利益的紛爭而分道揚鑣,甚至反目成仇。
鳳凰傳奇堅持五五分賬,利益綁定穩固關系;德云社雖也有師徒糾紛,但通過公司化運營減少個人矛盾。
所以說,人情無法替代制度,信任必須建立在透明之上。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