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齊模
五四后,平民教育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學生界最有價值的建設,大家都認為是平民教育”。
1920年1月18日是個星期天,上午9時,在北大法科禮堂舉行了隆重的北大平民夜校開學典禮。平民夜校也稱平民學校,是北京大學學生會創辦,由學生會教育股具體管理。當天出席典禮的除了學生及學生家屬外,還有受邀的來賓,共七八百人之多。典禮開始,全體學生起立先向國旗行三鞠躬禮,再向教員行一鞠躬禮。然后由平民夜校主任干事致訓詞,北大學生會教育股正副主任致訓詞,學生會代表演說,來賓演說,教職員致訓詞,學生家長演說,學生演說,最后合影。蔡元培、陳獨秀都作為受邀來賓發表了演說。
蔡元培的演講稱贊學生會此舉“不惟關系重大,也是北京大學準許平民進去的第一日?!彼匾饨忉屃恕捌矫瘛钡暮x,解釋北大同學創辦平民夜校的初衷,“‘平民’的意思,是 ‘人人都是平等的’。從前只有大學生可受大學的教育,旁人都不能夠,這便算不得平等。現在大學生分其權利,開辦這個平民夜校,于是平民也能到大學去受教育了。大學生為什么要辦這個平民夜校呢?因為他們自己已經有了學問,看見旁的兄弟姊妹沒有學問,自己心中很難過!好像自己飽了,看見許多的兄弟姊妹都還餓著,自己心中就很難過一樣。”
平民夜校上課情形。北京大學供圖
在平民夜校之前,北京大學曾由校方出面開辦校役夜班。校役夜班于1918年4月開學。大約持續到1920年底。校役夜班為校方開辦并派職員參與教務管理,教務處設在紅樓,教學工作聘請北大學生承擔,也有個別教員參與授課。平民學校(夜校)為學生會主辦,完全學生管理,教職員全部由北大學生擔任。平民學校設相當于校長的主任干事統管學校事務,又設教務會專門負責教務上一切事務,設教授會負責教材的審定和教學工作。平民學校剛開始時,曾請北大老師給學校教職員做一些培訓,如蔣夢麟曾每周六在紅樓第36教室給平民學校教職員講兩個小時的教育原理及教授法。
平民夜校的全體女生。北京大學供圖
平民學校的校舍由學校提供,設在二院理科校區。平民學校1月18日開學,到3月份時,在校學生已經有350人,其中男生240人,女生110人。學生年齡最大的38歲,最小的6歲。全體學生不管男女老少,只根據入學的知識程度,分為3個年級,16個班。學習內容一開始計劃安排國文、修身、歷史、地理、算術、理科等共六門,后來又陸續添加英文 、樂歌、講演、游戲等課程,還計劃設縫紉、跳舞、手工、注音字母等課程。
平民學校的辦學經費由學生會撥付,主要支出是給學生購買文具,按照每人每年3元文具費計算,如果達到招滿500名學生的計劃,每年需要1500元。這對于主要依靠同學們交納會費的學生會是一筆很大的開支。當時會費是按照每人每年1元3角收,還要上繳2角給北京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平民學校開辦后,學生會成立了籌款委員會,并選舉魯士毅、方豪周炳琳、高尚德四人為起草委員,制定募捐章程。同時,經學生會評議部討論,決定先將學校劃歸學生會體育股管理的體育費借出一半,用于平民學校的開支。
平民學校學生的修業年限不固定,當教務會認為“有普通知識時即令其出校,或酌量給與相當證書。”
為了將平民教育做的更好,部分熱心平民教育事業的北大同學于1921年4月成立了北京大學平民教育研究社。該社主要發起人為胡致、陳方綬、魏建功、鄒延芳、饒鋏鳴等16位同學。他們在五四后“大都曾短期從事于平民教育”,但是自覺“素無經驗的學生,來辦要收好效果的平民教育,恐怕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庇谑撬麄兗贤境闪⒘似矫窠逃芯可纾瑳Q心下一番研究討論的功夫,以“求其適合社會上實在的需要”。該社初成立時計劃開展四項事業:開辦平民學校;調查平民事業;刊行通俗刊物、籌辦通俗圖書館。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社務未能積極推進。直到1921年秋季開學后,研究社同學們才決心先將開辦平民學校的計劃付諸實施。
平民教育研究社1921年社員合影。北京大學供圖
當平民教育研究社向北大庶務處申請從三院撥給房屋開辦平民學校后,庶務處要求研究社先和北大學生會接洽,以免將來類似的其他團體都來向學校提要求,學校無法應付。研究社與學生會溝通后,商定研究社社員以北大學生資格開辦北大學生會第二平民學校,此校經費先由研究社承擔。這樣一番操作后,校方便將三院工字樓樓下東邊的兩間房屋撥給他們,作為學生會第二平民學校教務辦公處及閱覽室。至于平民學校借用教室上課,則再和注冊部聯系,安排教室。
房屋事情定了后,胡致等人即緊鑼密鼓的展開招生工作。由于先前的北大學生會平民學校辦在二院。所以這第二平民學校就設在北大三院,其招生對象就是三院周邊平民。于是胡致等討論后決定第二平民學校的廣告貼在漢花園以南的區域。并在三院周邊的胡同里發放一些傳單。第二平民學校11月24日開始新生報名,12月4日上午舉行新生考試。報名學生人數330多,實際參加考試的220多人,最后錄取學生157人。
在招生的同時,平民教育研究社的同學們將平民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制定出來,并成立了教務辦公、教師隊伍。還制定了第二平民學校學生徽章樣式和?;諛邮健K械墓ぷ鞫己芤幏抖矣袟l不紊。
12月11日,第二平民學校在三院法科禮堂舉行了開學典禮。12日晚7時,學生正式到校上課。當天到校上課學生130余人。第二平民學校在第一次招生后,又舉行過兩次招生,共錄取190人。這些人中有人因未填寫保證書、志愿書被取消入學資格,也有人因故自請退學的。到12月31日,共有在校生142人。全校學生年齡最小的8歲,最大的26歲。
第二平民學校的學生依照學生的國文程度分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四個班。第一班學生程度約相當于高小畢業,第二班學生程度約相當于高小三年級,第三班學生程度約相當于國民小學三年級,第四班學生程度約相當于國民小學二年級。又依據學生的算術程度,將學生分為第一到第四四個算術班,分別教授從難到易的算術知識。開學兩周后,又應多數學生的要求,開設了英文班四個班。
第二平民學校規程定學校宗旨為:“養成健全人格之平民,求社會改良實效”。該學校的實際主辦方為北大平民教育研究社。研究社的同學是把這個學校當作他們研究平民教育的實驗學校來辦。根據研究社章程的規定,所有研究社的同學每個月至少交納一元經費。這對于沒有收入來源的學生來說,每月至少1元是一筆不算小的支出。當時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一個月的薪水也才8元。
經費問題一直是困擾北大學生會平民學校(后來為了區別,有時也稱第一平民學校)、第二平民學校的共同問題。前者有北大學生會籌集經費,招生范圍寬泛,規模較大。后者主要靠北大平民教育研究社的十幾位同學全力支持,帶有研究、實驗性質,招生有所篩選,規模較小。北大學生會創辦平民學校時,曾明確宣言經費不夠“則向北大教職員及學生方面募捐,但決不乞助外人?!逼矫窠逃芯可鐒撧k第二平民學校時,只有會員十幾人,財力有限,于是從一開始便積極開展募捐活動。如1922年3月7日,第二平民學校在《北京大學日刊》刊登募捐啟事,“擬于春假后,添加班次,購置圖書。惟同人等身為學生,撙節膏火,開辦斯校,經濟能力,異常薄弱……敬乞熱心平民教育諸君,成美為懷,解囊匡助?!?1921年底,因一部分北大同學發起改組學生會,北大學生會遂無形中解散。這直接導致學生會開辦的平民學校經費來源斷絕。主持平民學校的學生教職員也只好想方設法募集經費。后來爭取到京師學務局于市政公所補助費下撥給平民學校津貼每月40元,勉強維持住平民學校的日常開銷。平民學校的教職員又向北大師生募捐、通過辦游藝會出售門票籌集經費。雖然始終被經費困擾,但在北大師生支持下,這兩所北大學生創辦的平民學校一直堅持辦學,直到1927年后,北大被軍閥張作霖取消校名,合并入京師大學校為止。(作者為北京大學校史館副研究員)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