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中國革命形勢迅猛發展,專業化的軍事人才的需求量陡然增大,加之黃埔軍校的聲名鵲起,在各地也開始陸續辦了分校,其中,要數武漢分校最如火如荼。
而這一年武漢的熱搜就要數黃埔軍校招收女兵了,消息一出,全國上下都掀起了一陣報名高潮,束縛婦女幾百年的封建禮教在這火熱的革命氛圍中搖搖欲墜,女生也可以像男生一樣扛槍打仗,英勇殺敵!
1926年底,招生簡章一出,就吸引了全國上下無數的有為青年,很多省份的實際報名人數都遠遠超過了計劃招收人數,像湖南計劃招收100人,結果報考者就有兩三千。
通過初試的同學到達武漢后還要經過復試才能入選,但就這還要復試的要求,卻在當時惹出了一場軒然大波,這些來報考黃埔軍校的青年們,都是有志要投身革命報效國家的人,又正值青春年少,于是抱團開始反對招生辦采取復試的做法,同學們的行動力也很強,很快,大街小巷都被貼滿了宣傳標語,還有集體請愿活動,但是很快被官方把領頭了幾個同學宣布開除了。
這畢竟是一所軍校,紀律嚴明,也算是給這些未來的革命戰士上了一課,吃了一記教訓。
1、 名落黃埔抑郁而亡的女學生——柯銀珠
柯銀珠是四川籍的女生,那一年來自四川的報考女生有30多個,能力也都非常的強,只有2個沒有被錄取,其中之一就是柯銀珠,因為復試未通過,一時氣急竟不治身亡。柯銀珠死亡的消息一出,令各界都嘩然一片。
一個女生不論出于什么原因,為了自己的革命夢想,只身一人來到武漢,去世的時候身上都搜不出來一個銅板,同為四川籍的同學們看不下去了,奔走倡議,希望大家能捐一點錢出來給柯銀珠辦身后事。
來報考黃埔軍校的各路學子主動前往醫院參與柯銀珠的遺體告別,后又為她捐款,現是女生,后來男生們也來了,有的男生家境并不富裕,但為了表自己的一份心意,還有人跑去碼頭打工,掙了錢再去捐款。最后總共募捐到了200塊大洋,讓落榜的同學把靈柩運回柯銀珠的原籍。
送別柯銀珠的那天,幾乎所有被錄取的同學都參加的送行,柯銀珠雖然抱憾而死,但如能知道自己享有的這份同學之情,也應該毫無遺憾了吧!
2、 女兵作家謝冰瑩
當年因為反對復試帶頭鬧事,被學校開除的學生里面就是謝冰瑩,雖然被開除了,但是無法阻止她想要當兵的夢想,再加上還算是有點門路,于是謝冰瑩在時任國民革命軍四軍十師機要秘書的哥哥的幫助下,改了名字和籍貫,才拿到一個參加復試的名額,最終順利被黃埔軍校錄取。
在西征的途中寫下了《從軍日記》,向大家展示了第一代女兵的風采,后來女兵隊被遣散后,謝冰瑩回到了家鄉,又經歷了逼婚與逃婚,最后于1931年去到了日本留學。
謝冰瑩雖然在日本留學,但卻絕對不認同日本但侵略行為,后來因拒絕出迎偽滿洲國皇帝溥儀訪日,而被日本特務抓了投入監牢,在獄中受盡了折磨,但畢竟是女兵出身,再怎么殘忍但刑罰她都忍受了下來,后來七七事變后回國,用自己都方式一直奮戰在抗日救國的第一線,一生留下了非常多的文字創作。
3、 年齡最小的烈士——游曦
游曦是四川報考軍校的女生里面年齡最小的,可能也是第一期女兵里面最小的吧,游曦的性格也不屬于那種自來熟的潑辣性格,但在經過嚴格的軍事化訓練之后,這點不足慢慢得到了彌補,她股子里強韌的那一面慢慢顯現出來。
在軍校受訓時期,因為是第一批女兵的關系,社會上的一些反動勢力利用這點大做文章,甚至利用婦女解放的旗幟,大喊“打倒男閥”的口號來制造矛盾,他們在武漢收買了一批妓女,組織她們“裸體游行”,說她們是武漢軍校女生隊的學生,當時女生隊的李淑寧(后來的趙一曼)就帶著游曦上街演講和辟謠。
面對著有心之人潑來的臟水和質問,游曦雖然漲紅著臉,但也努力地據理力爭著,就在辟謠的時候,還上來兩個濃妝艷抹的女子開始脫衣服,一邊脫,一邊沖著李淑寧和游曦喊道:“領我們裸體游行吧。”
不明就里看熱鬧的百姓們也跟著起哄,正在混亂時,還好一位名叫黃秀英的老人和放足宣傳隊帶著一伙人經過這里,沖進去為游曦她們解了圍,趕跑了來鬧事的女子。
那一天,李淑寧和游曦的嗓子都喊啞了。
后來游曦跟著部隊參加了討伐叛徒夏斗寅的西征,和同學們來了一次真刀真槍的戰斗體驗,當時李淑寧、游曦和陳德蕓被編入了宣傳隊,一路上不論是吃不上飯,還是走到腳脫皮,游曦也沒有吭過一聲,只要有任務下來,她便全情投入的去完成,在西征途中,她們抓了土豪,將土豪家中的東西分給窮苦百姓,也曾冒著生命危險深入農村,發動農民來配合北伐軍消滅楊森部隊,真實且英勇的參與到真實殘酷的戰斗中去。
這一路解放婦女,消滅敵人,使游曦得到了巨大的歷練,黨性也越來越強,還有一路女生隊大概70余人,在參加完西征的戰斗后的回程途中,乘坐的輪船在金口失事,船上的同學們全部遇難,這可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雖然她們的生命非常短暫,甚至還沒有真正的學成,沒有成長為一個成熟的革命者,但是她們也曾滿腔熱血的為自己心中的理想而舍命奮斗過,這就值得我們去敬佩!
后來在1927年12月13日,女兵班的班長游曦在與敵人的戰斗中,帶著僅剩的為數不多的年輕女兵一直打到了最后,連刺刀都彎了,最后游曦被敵人殘忍的截成數塊,放在碼頭示眾,女生班戰士也全部壯烈犧牲,這一年,游曦才19歲!
4、 抗日英雄——趙一曼
從黃埔軍校第一批女兵中走出來,最有名的要算是抗日英雄趙一曼了,在軍校就讀期間她的名字是李淑寧,趙一曼有著非常堅韌和倔強的性格,因為天生身體差,在同學中訓練是極為刻苦的,別人用一分力,她要用十分,從黃埔軍校結業后,趙一曼接受黨的安排,去往蘇聯繼續學習,邂逅了真愛陳達邦,在懷有5個月身孕的時候毅然選擇回國投身革命事業,也正是在回國之后這短暫的幾年里,趙一曼輾轉多地執行組織的任務,給受她幫助和影響的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犧牲在日本人的槍口下。
5、 抽鴉片的段福根
段福根同趙一曼是老鄉,都是四川宜賓人,但卻是黃埔女兵中接受訓練返回家鄉后又回到封建籠子里的人。
這可能跟段福根并不堅定的人生選擇有關,那個時候上軍校當女兵,在大多數年輕人眼中確實是實現人生理想的必經之途,但也可能對有一些人來說只是一場沖動的選擇,也許段福根就是這樣的人,懷揣著一時的熱情進來,但是在經歷了嚴苛的軍事訓練和殘酷的戰爭之后,她的內心也許還有著一份恐懼與不安,且對于時局沒有自己的判斷,處在那樣的社會進程中,大多數人還是當局者迷,并不能提前預判到哪一條才是正確的道路。
所以當西征結束,武漢的革命形式發生逆轉,汪精衛在武漢公開叛變革命,黃埔軍校也受到影響被迫停辦,學生們都提前結業,黨內好多人脫黨了。
有一天,段福根還跑去跟李淑寧說獨立師政治部主任也脫黨的消息,顯得六神無主,問李淑寧該怎么辦,說罷還趴在枕頭上哭起來,堅定的李淑寧只是告訴她:“現在需要戰斗不需要眼淚,更需要堅定的信念。”
是的,李淑寧說得沒錯,段福根缺少的就是堅定的信念,時局稍有變動她就不安起來,不知該如何選擇,而后來1927年8月1日打響的南昌起義,自然也就不會有段福根的身影了。
最后段福根選擇了回家嫁人,嫁給了當地的一個富商,做了第三房姨太太,還吸上了鴉片,毀了自己的一生。
同在女兵隊畢業的同學中,黃杰成為了徐向前的夫人,張瑞華成為了聶榮政元帥的夫人,曾憲植、胡蘭畦和胡筠也都經歷了自己傳奇的一生,為黨和國家付出了自己的所有,不論是19歲就英勇犧牲的游曦,還是最后成為元帥夫人的張瑞華,她們都在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作出了“從軍”這樣的正確選擇,且終其一生都在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著!
莫力帶你了解文史那些事兒,每天一點小知識,記得關注我呀!
以上圖片均來自于網絡!由于無法找到圖片原出處,因此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帶來不便還請見諒!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你到天涯海角!
喜歡我請關注我呀,莫力帶你了解文史那些事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