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戒授篆,道士的資格考試
傳戒授篆是道派傳承延續的象征,它包含了一套標準化的儀式流程,彰顯了對神圣使命的尊重與謹慎。
傳 戒
傳戒,亦稱開期傳戒,涵蓋了從開壇傳戒至傳戒圓滿的整個儀式流程。北宋時期的傳度戒律儀式包括:首先引導受戒弟子在神像前行三拜上香禮,隨后由度師進行祝香,向神真禱告,明確表達出家受戒的意愿;接著設置案臺,度師坐于案前,受戒弟子向度師行禮,面北長跪,聆聽度師講述出家的因緣;然后弟子需向北方遙拜帝王,向先祖的墳瑩遙拜,并向父母、親朋好友辭別。引導受戒弟子站在三師面前,由知磬請三師宣讀三皈依;受戒弟子再次長跪,親自陳述請求傳度的意愿,之后度師宣讀白文,并請保舉師為受戒弟子脫去俗衣,保舉師在脫去受戒弟子俗衣后,需念誦相應的贊辭。
受戒弟子換上道服,每穿上一件,度師都會誦讀相應的贊辭。在戴上簪冠之前,度師會先持冠贊頌,隨后受戒弟子長跪于度師座旁,由度師為其戴上簪冠,并同時念誦“與道合同”三遍。受戒弟子手持簡牘后,度師會向其講解十戒。受戒儀式完成后,度師會對受戒弟子進行一番嚴肅的告誡。最終,引導弟子向三師行禮,并發下十二愿。
在清代,受戒的弟子除了要經歷經典考試和行為舉止的審查外,他們的最終成績會被詳細記錄下來。這些記錄按照千字文的順序排列,確定弟子的名次。記錄中會明確記載字號名次、戒子的姓名、道號、年齡、出生日期、出家的道觀以及度師的姓名等信息。特別是獲得天字第一號的弟子,他將被視作方丈的潛在人選。
授 篆
“策”通常指的是記錄天官功曹、十方神仙名冊,召喚神吏,執行法術的文書。只有獲得法策的認可,才能在天曹中留名,才能獲得道位和神職;擁有道位和神職的道士,在其齋醮儀式中的章詞,才能送達天庭,從而獲得神靈的庇護。反之,齋醮中的章詞將無法生效。
授篆儀式同樣遵循一定的規范化流程,與傳戒儀式大致相似。道士在接受策文后,策牒中會指定受策者擁有護身將帥,這些將帥將協助受篆者在主持齋醮時斬妖除邪,拔度生靈,救濟困厄。若未受篆及職,道士則無權遣神役鬼。道士受策后,會頒發職券牒文,以證明其獲得的法職,明確其在神界的職位,以便與神靈溝通。這一牒文簡稱為“職牒”。授策的意義在于戒除情性,止塞愆非,斷絕惡根,發展道業,從凡俗步入神圣,從開始到結束,先經歷戒策,然后才能達到真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