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边@一重要論述,為推動思政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兵團精神是一代代兵團人價值追求、精神風貌、思想品格的集中寫照,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是思政教育最好的實踐教材。
用好兵團精神這一寶貴財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兵團精神根植于屯墾戍邊事業的偉大實踐,是對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南泥灣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紅色革命精神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紅色資源,也是新時代“大思政課”的寶貴財富。將兵團精神融入新時代“大思政課”,是思想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的深度交融,能夠增強學生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自豪感和認同感,鑄牢學生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注入源源不斷的思想力量。兵團各級各類學校要充分挖掘兵團精神的思政教育資源,講好幾代兵團人在扎根沙漠周邊和邊境沿線,認真履行黨中央賦予的職責使命中涌現出的眾多可歌可泣的典型模范故事,把鮮活的素材融入課堂,以感人事跡引領青春夢想,助力思政課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讓黨的創新理論和革命精神真正入腦、入心、入行,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用好兵團精神這一生動教材。中國共產黨人有著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精神譜系,每一種精神都展現了我們黨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風骨和品質,揭示了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碼。在推進“大思政課”建設過程中,要用好兵團精神這一生動教材,讓育人資源活起來、育人標桿樹起來、育人情懷立起來,引導學生深刻感悟兵團精神的強大力量,讓學生在精神洗禮中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與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之間的辯證關系。要將兵團精神與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更好地結合起來,依托紅色優勢資源和屯墾戍邊歷史,通過拍攝衛國戍邊故事系列微電影、建設兵團精神大中小學一體化教育基地、舉辦“兵團榜樣進思政課堂”主題報告會、“勞模工匠進校園 思政老師進企業、進連隊”等方式,教育引導學生在傳承紅色基因中堅定報國信念,在賡續紅色血脈中汲取奮進力量。
以兵團精神賦能新時代“大思政課”。加快構建以兵團精神賦能新時代“大思政課”的長效機制,需要用好紅色資源,將思政課堂與現實緊密結合、與時代同頻共振,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努力培養學生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一是用好兵團精神物質載體資源,打造“大思政課”社會實踐資源庫。利用暑期和寒假社會實踐,開展“沿著總書記足跡看兵團”“重走沙海老兵路”“我為祖國守邊關”等衛國戍邊兵團行活動,通過互動式、啟發式、交流式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實現情感共鳴、理性認知和價值觀認同的貫通融合。二是依托網絡數字化技術,加快兵團精神思政育人“云端”建設。豐富“大思政課”網絡平臺優質教研資源,推進思政教育信息化建設,培育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新樣態,實現兵團精神與思政課程的融合滲透。一座革命紀念館就是一個紅色基因庫,一件紅色文物就是一本歷史教科書。將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館等作為異地實景課堂,加快推進“兵團大思政課程云端實景教學工程”建設,利用網絡直播讓不同地方的學生們在各個分會場同上一堂“思政云課”。通過云端游覽革命博物館、異地專家現場講述、現場教學解讀、課堂交流互動等環節,實現思政課“場館資源+校外專家+大中小學+網絡實景”的有機融合。三是遵循教育規律,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依據不同學段、不同學科特點,循序漸進、螺旋上升設計課程目標,完善教學方式,將紅色資源與黨的創新理論相結合,推動紅色資源貼近學生思想、學習和生活實際,讓學生愛聽愛學、聽懂學會。將兵團精神融入課程建設、教材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加大兵團精神思政教育資源的開發、推廣、使用力度,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高旭 劉新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