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方多地旱象加劇,尤其廣西大部區域氣象干旱情況已達“特旱級別”,引起多方關注。根據央視新聞最新通報,未來幾天南方將迎來明顯降雨過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旱情緩解。但與此同時,強對流天氣也將隨之而來,對公共安全和農業生產提出更高防范要求。
自3月以來,廣西的降雨量顯著偏少。監測數據顯示,整個3月,廣西大部降水僅為常年同期的一半,而進入4月后,這種干旱趨勢持續加劇。多地降水量不足常年的兩成,甚至出現連續無有效降水的情況,導致地表干裂、水庫蓄水銳減、農業用水緊張,嚴重影響春播與作物生長。
與此同時,廣西及周邊地區近期氣溫偏高,蒸發量顯著上升,進一步加速了土壤干旱的惡化。例如,廣西西北部、桂中等地已出現嚴重干旱至特旱現象,農作物大面積缺水枯萎。各地氣象部門已啟動干旱預警與應急措施。
氣象部門預測,未來兩天(4月23日至24日),隨著冷空氣南下和暖濕氣流抬升的共同作用,南方地區將迎來一輪較為明顯的降雨過程,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大部地區均有望出現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廣西、湖南、江西、廣東等地雨勢突出,南部沿海及山區局地伴有雷電、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
需要特別警惕的是,雖降雨有助于緩解旱情,但由于干旱區域土壤結構松散、吸水能力差,短時強降雨極易引發山洪、滑坡等次生災害。公眾在關注降雨利好的同時,也需提高防范意識。
此外,夜間至清晨時段,南方多地氣溫偏低與濕度交替波動,或加劇局部區域人體不適,特別是兒童、老年人需注意防寒保暖。交通出行方面,需防范強降雨對道路通行安全、城市排水系統造成的壓力。
農業方面,專家建議受旱地區應做好蓄水調度和滴灌等高效灌溉準備,合理安排播種節奏,確保在降雨來臨時快速補水、恢復農業秩序。同時,相關部門需密切關注未來天氣變化,及時發布氣象災害預警和應對指導。
南方“旱澇并存”的氣候模式或將成為今后春季常態。面對極端天氣頻現的新氣候環境,如何通過提升預警能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聯動應急機制,將是地方政府與社會各界亟需共同思考與應對的重要課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