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斯在意大利訪問三天后,于4月21日帶著老婆和3個孩子到達新德里。
莫迪異常熱情接待萬斯一家,奉獻各種殷勤,討好這位“印度女婿”。
期間,美印貿易談判取得“重大進展”,協議內容聚焦關稅互惠、供應鏈重構及戰略技術合作。
協議的細節內容對中國形成了多維挑戰。
印度承諾對價值418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中50%以上削減關稅,涵蓋杏仁、核桃等農產品及醫療設備。其中將美國藥品關稅從26%降至10%。
美國則暫停對印度加征26%的“對等關稅”,但保留10%的基準關稅,并要求印度在電子商務領域向亞馬遜、沃爾瑪等企業開放市場。
雙方計劃在2025年秋季前完成第一階段協議談判,目標是到2030年將雙邊貿易額提升至5000億美元。
這一數據目標超過了目前的中美貿易額,指向性明顯。
美印計劃在印度建立化合物半導體制造廠,生產用于軍事平臺的氮化鎵(GaN)和碳化硅(SiC)材料,并聯合研發6G通信技術。
英特爾將投資15億美元在印建設封裝測試中心,印度則承諾為美國企業提供“安全供應鏈走廊”,明確排除中微公司的刻蝕機等中國設備。
蘋果公司將20%的iPhone產能轉移至印度,三星計劃擴建半導體封裝廠。
這將導致中國電子零部件出口額同比下降9%。
印度還通過“生產掛鉤激勵”(PLI)計劃吸引中國企業在印設廠,但要求技術轉讓比例不低于50%。
在中國單獨抵抗美國貿易霸凌的困難時期,這無疑是落井下石,既要中國投資,又要中國技術。
印度同意2025年將美國原油進口量提升至日均50萬桶,并與美國合作開發孟加拉灣海上天然氣資源。
雙方簽署具有約束力的關鍵礦產伙伴關系協議,印度向美國出口稀土氧化物,美國協助印度建立鋰資源加工能力,目標是在2026年前實現本土鋰電池材料自給率30%。
這一合作直接沖擊中國在全球稀土市場的主導地位(目前中國占全球稀土加工產能的80%),幫助美國獲得戰略物資,削弱中國制裁美國力度。
印度計劃采購美國“標槍”反坦克導彈。就是那種在烏克蘭戰場專門采用“攻頂模式?”,垂直攻擊俄羅斯坦克頂部裝甲的導彈,使得烏軍在伊爾平戰役大量摧毀俄軍T-72坦克。?
另外還計劃采購“斯特賴克”步兵戰車及F-35戰斗機,總價值超70億美元。
以減少對俄制武器的依賴,同時也構成對中國邊境安全的威脅。
美印的貿易協議特別納入“印太經濟框架”(IPEF)的非關稅條款,包括數字貿易規則及反腐敗機制。
分析認為,美國推動的14國參與的IPEF,其定位是“中國包圍網”。
印度在萬斯訪問當日,就給美國獻上“投名狀”,對中國熱軋卷板等五類鋼鐵產品加征12%臨時關稅,直接沖擊中國對印35%的鋼鐵出口份額。中國鋼鐵企業被迫通過越南、孟加拉國轉口。
印度試圖通過關稅保護本國低效產能,例如本土鋼鐵企業產能利用率僅60%,但依賴關稅維持市場份額。
中國若不加速技術升級(如寶武集團的氫冶金項目),可能在中低端制造業領域被印度逐步取代。
美國要求印度在半導體供應鏈中排除中國設備,導致中國芯片進口量同比下降7%,其中來自印度的封裝測試服務減少30%。中國駐印度大使馬嘉明確表示反對“技術封鎖”,但印度仍加速與美日合作,計劃2026年實現本土芯片自給率20%。
印度意在配合美國的半導體“脫鉤”。
印度曾對中國光伏組件加征25%關稅,并與美國合作開發本土太陽能項目,導致中國對印光伏出口額從2023年的38億美元降至2024年的12億美元。
美國向印度提供衛星數據共享及軍事技術支持,加劇中印邊境對峙風險。2024年中印邊境沖突次數較前一年增加40%,印度在拉達克地區部署美制M777榴彈炮。
印度在美支持下擴大對尼泊爾、斯里蘭卡的投資,削弱中國“一帶一路”項目。
印度與日本聯合投資15億美元升級科倫坡港,直接挑戰中國漢班托塔港的區域樞紐地位。
印度對63年前的邊境慘敗,一直懇懇于懷,只要有機會就對中國下手。
但印度太不自量力了。
中國曾對印度鐵礦石、銅礦等原材料加征10%關稅,2024年一季度自印鐵礦石進口量同比下降71%。印度鋼鐵企業因原料短缺,產能利用率直接下降一半。
中國曾減少對印度原料藥的出口,印度70%的制藥原料依賴中國,迫使印度企業轉向成本更高的歐洲供應商,導致其藥品價格大幅上漲。
如果這次印度無視中國商務部的警告,那么若中國對印度出臺稀土出口管制清單,就會直擊印度軍工產業的命脈,因為該國90%的導彈制導系統稀土材料依賴中國進口。
另外,中國對印度還有更致命的殺手锏,那就是醫藥領域。印度70%的青霉素工業鹽、60%的撲熱息痛原料由中國供應,這些基礎藥品一旦斷供,印度公立醫療體系可能癱瘓。
反觀中國,中芯國際正在加速14nm芯片量產,華為推出5G射頻芯片,2024年中國半導體自給率提升至35%。中國還與俄羅斯合作開發12英寸晶圓生產線,突破西方技術封鎖。
寧德時代在印度尼西亞建設鎳礦加工廠,確保鋰電池原料供應。
隆基綠能在巴西設廠,規避印度光伏關稅。
中國與東盟簽署數字貿易協議,2024年對東盟出口增長18%,部分抵消對印出口下滑。
中國駐印度大使徐飛洪多次強調“中印合作潛力巨大”,并推動兩國恢復互派記者、放寬簽證限制,緩解印度國內的“中國威脅論”。
“天塌不下來”,美國都不怕,還在乎印度嗎?
盡管美印協議在關稅、供應鏈、技術等領域對中國構成壓力,但中國通過反制措施、技術創新及地緣合作,已部分抵消其負面影響。
印度在中美間的“騎墻”策略,可能加劇其經濟脆弱性(如70%的電子元件依賴中國),到頭來只會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