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最高檢舉行“以高質效知識產權檢察履職 服務高水平科技創新”新聞發布會,發布《知識產權檢察工作白皮書(2024)》,通報檢察機關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整體情況,發布典型案例。 最高檢經濟犯罪檢察廳(知識產權檢察廳)副廳長劉太宗表示,2024年,檢察機關立足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和訴訟監督職責,加強涉企知識產權保護,守護企業創新動能,激發社會創新活力,營造創新創業良好法治環境。
▲發布會現場
一是加大對侵犯企業知識產權犯罪的打擊力度。堅持依法平等保護各類所有制經濟,堅決懲治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切實保護企業知識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過去五年,起訴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數量持續增加,形成有力震懾。其中,2024年起訴侵犯知識產權犯罪9452件20817人,人數較2020年上升71.3%。依法加大財產刑的適用,讓犯罪分子不能從犯罪中獲利,剝奪其再犯罪能力。
二是重點加強對新類型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懲治。近年來,利用深度鏈接、網絡爬蟲、架設游戲私服、電子侵入等新技術手段侵犯知識產權案件不斷出現。檢察機關充分發揮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重大疑難案件聽取意見等機制作用,加大對新類型犯罪的打擊力度。
三是充分發揮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作用。貫徹證據裁判規則,用好退回補充偵查和自行補充偵查,全面提升證據審查、引導偵查、出庭公訴等各項能力。加強立案監督和偵查活動監督,切實防止和依法糾正趨利性執法,防止有案不立和不當立案。
四是始終堅持懲治犯罪與預防犯罪并舉。堅持從個案辦理到類案監督再到社會治理,推動社會治理長效機制建設。針對檢察履職過程中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社會問題,在深入調查研究基礎上,通過制發社會治理檢察建議,督促有關部門加強風險監管,引導企業健全防范機制。
劉太宗表示,2025年,將繼續做優刑事檢察職能,積極參與檢察機關“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司法專項監督”工作,依法懲治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加強對跨區域案件的統籌指導,準確把握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針對司法實踐中的疑難問題,最高檢會同最高法,共同研究制定了“兩高”《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加大刑事打擊力度,明確相關法律適用和證據證明標準。
紅星新聞記者 祁彪
編輯 郭莊 責編 魏孔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