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武義是河北獻縣人,1948年開始擔任毛主席的衛士。
在他的回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親眼見到毛主席掉淚,而起因竟是一個窩頭。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957年12月,毛主席乘坐專列外出視察期間,突然把馬武義叫到身邊,說要給他放幾天假,讓他回鄉探親。
但是,毛主席同時也告訴他:“我批準你放假,是有條件的,你要回家鄉搞一次調研,回來的時候把家鄉真實的情況告訴我。”
就這樣,馬武義帶著毛主席給自己的調研提綱,回了老家。
二十天以后,馬武義回到中南海。他完成了毛主席交給自己的任務,把調研報告交給了毛主席。
毛主席看過報告以后,了解到群眾生活還很艱苦,心情十分沉重,下令把全部工作人員集合起來開會,毛主席的小女兒李訥恰好回家過周末,也一起參加了會議。
人到齊后,馬武義給毛主席帶來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個紙包。
毛主席接過紙包,打開一看,里面居然是一個窩頭。
馬武義告訴毛主席,這是他從老家拿的窩頭。窩頭是什么做的呢?可不是現在香噴噴的玉米面,而是高粱面做的,里面還摻著粗糙的糠皮,又硬又黑。
毛主席接過窩頭,坐到沙發上,細細端詳了一會兒,然后使勁掰了一口,放到自己嘴里,想要嘗一嘗,可窩頭太粗了,難以下咽。
馬武義知道毛主席牙齒不好,怕他咬不動,趕緊阻止說:“主席不行,您不能吃這個。”
毛主席沉聲問:“這是老百姓的口糧嗎?都是這樣么?”
馬武義老實回答:“主席,鄉親們吃的就是這種窩頭,我爹我娘也是吃這個。”
聽到馬武義的話,毛主席的眼圈一下子就紅了,淚水從雙眼涌了出來,充滿了眼眶。
毛主席在陜北時曾經說過:“我這個人平時不愛落淚。我聽不得窮苦老百姓的哭聲,看到他們受苦,我忍不住要掉淚。”
毛主席說的是真話,馬武義這些年來從沒見過毛主席掉淚,毛岸英犧牲的時候,他也沒見過。
但是這一次,毛主席掉淚了,豆大的淚珠順著面頰流下來,雖然沒有哭出聲,那表情卻比哭出聲更難受。
毛主席把窩頭分給大家,一邊分一邊說:“吃,你們都吃一塊。”
當窩頭下口時,大家才知道這窩頭是多么難以下咽。
毛主席越來越激動,一邊流淚一邊哽咽著說:“這就是我們農民的口糧,這就是種糧人吃的糧食呵!你們比比他們吃的飯,要將心比心!”
大家被毛主席的情緒感染了,一個個心里都不是滋味,嚼著窩頭,流下了難受的淚水。這淚水,為窮苦百姓而流,也為毛主席而流。
那天夜晚,毛主席失眠了,嘴里不斷自言自語:
“不該是這樣。要想個辦法,想個辦法……”
不久后,在1958年3月召開的成都會議上,毛主席提出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他真心想讓全國老百姓早一天、快一點過上真正的好日子。
這就是毛主席的人民情懷,他一生都在為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幸福而思考。
不管在哪里,毛主席的心都時時刻刻和老百姓連在一起;不管遭遇多大的苦難,毛主席都很少掉淚,卻唯獨見不得老百姓過苦日子。
我想,這就是人民至今仍然懷念毛主席的原因所在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