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吉木乃縣9000畝有機小麥播種有序推進,哈巴河縣借助智能農機提升玉米播種效率,科技賦能與生態種植成為這個春天的田間“主角”。
4月21日,在吉木乃縣恰勒什海鄉有機小麥種植基地,伴隨著機械的轟鳴,今年首批有機小麥開始播種。當地通過推廣生態種植模式,讓傳統農田變身“綠色糧倉”。
吉木乃縣恰勒什海鄉庫爾吉村種植大戶馬建勇說:“今年我們在恰勒什海鄉種植有機小麥3500畝地,我們種的有機小麥不上化肥,不打農藥,希望今年有個好豐收。”
今年,吉木乃縣計劃種植有機小麥9000畝。依托當地優質生態資源,吉木乃縣推行土地規模化種植,通過“企業+農戶”模式,引導種植大戶以土地入股、散戶土地流轉,由益康面業統一收購加工。
“截至目前已經完成播種面積1500畝,有機小麥畝產量250公斤左右,價格在4.5元到5元每公斤,比普通小麥價格要高,預計有機小麥播種完時間在五月上旬。”吉木乃縣農業農村局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劉暉說。
與此同時,在哈巴河縣的玉米田里,科技感撲面而來。全縣26萬畝玉米播種正借助“北斗導航+精量播種機”高效推進,每畝播種量精準控制在8200株,同步完成施肥和滴灌帶鋪設,單臺機械日作業面積可達150畝。
“今年我們順禾農業種了3萬多畝玉米,選用的是兆禾402和凱大R167兩個適合本地天氣的玉米品種。使用精量播種機進行播種,不僅減少了種子浪費,還能保證出苗整齊。”哈巴河縣順禾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鄭威說。
作為春播“主力軍”,哈巴河縣400余臺播種機實現北斗終端全覆蓋,通過預設路徑自動規避重播或漏播,田間作業精度誤差小于2厘米。這種“智慧農業”模式讓26萬畝玉米播種期大大縮短,也節省人力。
阿勒泰地區融媒體中心綜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