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棟樓也算是著名城市建筑之一,很多朋友一定見過照片,畢竟造型還是比較獨特的。民間戲稱“馬桶蓋”,實際上最初的設計理念那是一個月亮,水中的月亮,晚上燈光秀一開還是很漂亮的。這里是太湖南岸,浙江湖州的月亮灣,那棟樓是一家高級酒店,旁邊的廣場叫月亮灣廣場。
今天,4月23日,我老鄉董宇輝會在月亮灣廣場直播,宣傳浙江的文化旅游,我看能不能蹭點熱度(哈哈哈[偷笑])。湖州是浙江最北邊的一座城市,在眾多江南名城里面知名度不算很高,那么,關于湖州,你了解多少呢?
兩千年歷史名城
湖州和一位歷史名人有密切關系,這里曾是戰國時期楚國的春申君黃歇的封地。大約在公元前248年,春申君受封遷到此處以后建城置縣,取名菰城縣,便是湖州的前身,距今已2273年。當時的江南地區都屬于楚國,國君是考烈王熊元,前幾年在安徽淮南發現的武王墩墓經過考證就是楚考烈王的陵墓,淮南的壽春縣曾是楚國都城,至今也保存著我國歷史最久的古城墻和城門。
因太湖得名
自春申君黃歇筑城置縣以后,菰城縣的名字一直使用了八百多年。直到隋文帝楊堅統一華夏,建立隋朝后的仁壽二年(公元602年)在此設置州府,因處在太湖岸邊取名湖州。
由此得出結論,湖州這個城市名字至今用了1423年,湖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
太湖分得最少
有意思的是,湖州雖然因太湖得名,卻是太湖沿岸幾座城市蘇州、無錫、常州中“分到”太湖水域面積最少的城市,只有距太湖南岸70米的水面才屬于湖州,剩余的大部分都被江蘇的蘇錫常三市“瓜分”了,所以看起來太湖屬于江浙兩省,其實浙江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環太湖
不過這不重要,不影響我們今天游覽太湖,環太湖景觀大道風景如畫,開車自駕或者騎行都是不錯的選擇,沿途美景令人心曠神怡。我曾沿太湖騎行過完整的一圈,最大的感受就是,有錢、漂亮,可玩的景點多,蘇州、無錫的歷史文化景區太多我就不一一介紹了,還是要你親自來體驗。
水鄉古鎮
我只分享湖州一個必打卡景點:夢里水鄉——南潯。
江南的水鄉古鎮很多,南潯古鎮是浙江最有代表性的,屬于湖州,“江南六大古鎮”之一,就在太湖岸邊,離蘇州很近。
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河道是江南古鎮的特色,小河上隨處可見的精致小橋是水鄉的靈魂,一般都是石砌的,而且歷史悠久。南潯的古橋有:通津橋、洪濟橋、興福橋、通利橋、新民橋等等,只看橋的名字,就很有文化,滿滿的詩書氣。
這些橋雖然很短,但橋修得很高,有圓形的石拱橋,也有方形的,給河面的船留出足夠的通行空間。江南地區自古就以水上交通為主,小船現在不用運輸貨物了,主要供游客乘坐欣賞風景。
在南潯古鎮你能看見的幾乎全是文物,腳下的石板路、石橋,小河兩岸的古建筑、古民居,“年輕”的也有數百年。名人故居眾多,南潯是個有文化又有錢的商貿重鎮,這里走出的文化名人幾乎都是大師級的,劉鏞、顧乾麟、龐元濟、張靜江、金城等,他們的故居也都保留著。
嘉業堂藏書樓是全國有名的百年藏書樓,南潯的文化象征。南潯糧站總糧倉、壽俊堂、生記米行、劉氏景德堂、劉氏梯號等是見證了南潯商貿繁榮的歷史古跡,展現著江南文人和商人的情懷與實力。
這是南潯古鎮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百間樓,建于明代萬歷年間(公元1573-1620年)是南潯人,曾任禮部尚書的董份所建。在河兩岸依河建樓百間,架長板石橋連接,因此稱“百間樓”,東起東吊橋,北至柵樁橋,沿河蜿蜒而建,長約四百米,豪氣壯觀。
南潯的故事還有很多,湖州的文化歷史值得細細品味,小橋、流水、石板路......等著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