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戴云
4月23日,最高人民檢察院舉行“以高質效知識產權檢察履職 服務高水平科技創新”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了9個檢察機關知識產權保護典型案例,有刑事案例6個,其中包括侵犯商標權、著作權和商業秘密犯罪案例各2個,還有民事監督、行政監督和公益訴訟案例各1個。最高人民檢察院經濟犯罪檢察廳(知識產權檢察廳)副廳長劉太宗表示,檢察機關在履職辦案中牢固樹立“一案四查”理念,注重審查知識產權權利基礎,統籌履行懲治犯罪、民事監督、行政監督和公益訴訟監督職能。
最高人民檢察院經濟犯罪檢察廳(知識產權檢察廳)副廳長劉太宗。圖片來源:高檢網
據悉,本次發布的典型案例涉及領域廣泛、類型多樣,涵蓋先進制造業、軟件算法等高新技術領域,網絡文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文化領域,以及中醫藥、“特供酒”等重點民生領域。如案例4涉及網絡文化產業侵權盜版行為,檢察機關依法建議適用“從業禁止”,就網絡小說閱讀APP運營管理漏洞,向相關網絡廣告中介平臺制發檢察建議,一體推進治罪與治理,從源頭凈化網絡文學創作空間。案例6涉及非法制售“特供酒”行為,檢察機關依法保持對此類犯罪的高壓嚴打態勢,深挖徹查上下游犯罪人員,實現全環節、全鏈條打擊。
為生動詮釋“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的價值追求,檢察機關通過依法追訴追漏、開展自行補充偵查等方式,切實提升案件辦理質效。如案例3是數字版權領域新類型案件,涉案作品眾多、金額特別巨大,檢察機關精準認定行為人采用“盜鏈”方式傳播作品,侵犯了權利人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依法以侵犯著作權罪追究刑事責任,對辦理同類案件具有參考價值;案例5涉及中醫藥網絡售假行為,檢察機關積極開展自行補充偵查,強化電子證據的收集與審查,綜合考慮行為人的主觀故意、侵害法益等因素準確認定罪數、適用罪名。
此外,檢察機關加強協同保護,依托數字檢察戰略、技術輔助辦案、跨區域檢察協作等機制為檢察監督辦案蓄勢賦能。如案例2中,檢察機關通過構建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對異常訴訟開展常態化摸排,準確識別影視作品著作權虛假訴訟,促進數字技術與檢察業務的深度融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