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出動由殲-10C、殲-10S戰斗機、空警-500預警機與運-20/運油-20組成的龐大機隊,飛越6000公里前往埃及參加“文明之鷹2025”聯合演習的消息震撼了西方。除了演習本身帶來的重要地緣政治意義外,很多西方情報分析師還在廣泛猜測——中國空軍機隊是如何在外界幾乎沒有察覺的情況下,“隱秘”地抵達埃及?
筆者注意到,中國空軍官方的說法是采取“空轉+空運”混合編組模式,從字面意義是看,應該是指殲-10戰斗機攜帶副油箱進行遠程轉場飛行,而主要的載荷,包括訓練彈藥和維護設備則由運-20運輸機負責運送。
隨后央視證明了這一點——公開的視頻中出現了多處殲-10與運油-20空中加油的場景,可以排除有人說的“殲-10C是拆掉機翼、裝載運-20機腹運到埃及”的猜測。
但更有意思的是,中方機群到底是選擇了什么路線?開源情報似乎暗示,中國一路從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經過紅海抵達埃及,沿途各國都“因為各種原因默不作聲”。“保加利亞軍事”網站21日甚至提到,開源情報發布的照片顯示,殲-10S戰斗機還曾飛越沙特阿拉伯的延布地區的法赫德國王工業港上空,然后再進入紅海一路直奔埃及而去。
關鍵在于,法赫德國王工業港是美國海軍在中東的關鍵后勤樞紐,目前部署在中東的“杜魯門”號航母打擊群就是以此為補給基地。報道稱,中國戰斗機突然在“一個長期被視為美國影響力堡壘的地區,罕見地在美國海軍資產附近活動”。此舉雖然未必有敵意,但引發了有關中國擴大軍事影響范圍、與沙特阿拉伯加深關系,以及對美國在中東軍事行動影響的猜測。
報道稱,中國空軍的殲-10C配備了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和航電設備,以及強大的光學和電子情報收集設備,理論上可以收集附近的電磁信息,對于監測法赫德國王工業港這類繁忙的港口至關重要。該報道還猜測,中國空軍這次行動“可能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美軍艦艇如果在當地裝載補給品、燃料和彈藥,就會成為中國戰斗機電子監視的主要目標。
事實上,還有未經證實的傳聞稱,從中國空軍機群可能的航跡分析,還可能進一步從“杜魯門”號航母附近的空域經過。報道稱,“殲-10C 的傳感器可能用以監視無線電通訊、雷達信號或船只動向,提供有關美國海軍行動的寶貴數據。事實上,這類活動在軍事競爭中并不罕見;各國經常進行偵察,以評估對手的能力和例行活動。”
目前“杜魯門”號航母打擊群的位置,的確與中國機群可能經過的路線距離不遠。
但筆者認為,中國空軍機群專門選擇從“杜魯門”號航母打擊群附近經過的可能性不大——不是說我們沒有這個能力或膽量,而是如今美國航母打擊群在與胡塞武裝曠日持久地對抗中已經殺紅了眼,就連自己家的“超級大黃蜂”戰斗機都能夠擊落,誰知道他們還能不能分清楚靠近的機群到底屬于誰、有沒有敵意。
這次中國空軍前往埃及參加聯合演習是主要任務,如果能順路收集美國海軍的情報當然是好事,但要專門冒險測試美國航母打擊群的反應和作戰能力,就實在沒有必要了——不但存在被美軍艦艇或戰斗機誤擊的風險,而且戰斗機在長途轉場飛行時會盡量卸下裝備以減輕自重多帶燃料,從照片上也能看出殲-10C戰斗機沒有外掛武器和吊艙,因此并不適合承擔試探美軍反應的任務。
“保加利亞軍事”網站也認為,從美國海軍角度出發,盡管沒有得到公開證實,但如果中方戰機飛越延布地區,很可能會引發“杜魯門”號航母打擊群的反應——標準程序包括啟動電子反制措施,以干擾或掩蓋敏感通信和雷達信號,為“杜魯門”號護航的美國海軍宙斯盾驅逐艦也可能追蹤殲-10戰斗機的行蹤,以評估其意圖和能力。
無論如何,中國空軍這次派出大機群橫跨6000公里,經過多國前往埃及的行動,成為中國遠程打擊力量發展的標志性事件。西方媒體承認,這次聯合演習的背后,是中國擴大在中東和北非軍事影響力的努力,代表著中東地緣政治正在發生明顯的轉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