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座潛能的寶藏。心理學家指出,一般人的潛能只開發了2%—8%左右,像愛因斯坦那樣偉大的科學家,也只開發了12%左右。一個人如果開發了50%的潛能,就可以背誦40本教科書,可以學完十幾所大學的課程,還可以掌握二十來種不同國家的語言。這就是說,我們還有90%以上的潛能處于沉睡狀態。誰要想出類拔萃、創造奇跡,僅僅依靠有限的潛能是辦不到的,必須做潛能的大開發。
那么,如何開發我們的潛能呢?
開發潛能第一法則,你專注于什么就得到什么!
一、為什么說你專注于什么就得到什么?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當我們在思考某件事情的時候,往往會不經意間發現這件事情居然發生了。
比如,我們每天7點按時醒來,可是如果第二天有事,我們想5點醒來,于是第二天即使沒有鬧鐘我們也會在5點起床。這是為什么呢?
人們意識到,當持續不斷地用意識聚焦于內心的某個念頭時,行動會自然而然地趨向于該念頭的實現方向。例如,如果你渴望成功,這種念頭會吸引促成成功所需的各種要素向你聚攏。
這個法則可以簡單定義為——“關注什么,就吸引什么”。
比如,我們很多人剛開始學騎自行車時,都有這樣的體驗:當我們第一次坐上自行車學習騎行時,如果我們的眼睛向左或向右瞟時,自行車很快就會隨之左右晃倒而摔倒。但如果在我們的身體在自行車上坐正的基礎,眼睛筆直向前看,自行車就會自然而然跟隨我們目光向前進。
——這便也是我們關注什么,就會得到什么樣的結果。
比如:通常情況下,被汽車撞倒或從二層樓上摔下來的部分受傷者是不會當場死亡的。在對死者進行檢驗時,醫生發現受傷或失血的程度并不足以導致其死亡,其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極度的恐懼感導致神經系統崩潰、心臟休克。
醫院里所有的急救程序一般是先建議傷者穩定情緒,以減輕他的恐懼——因為這或許是他所面臨的最大威脅。
再比如: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案例,一位對玫瑰花嚴重過敏的人。他甚至到了看到玫瑰花的圖片都會感到恐懼的地步。有一次,有人給他展示了一張玫瑰花的照片,他立即不由自主地開始打噴嚏,仿佛那朵玫瑰就真實地擺放在他眼前一樣。
再舉一個例子:一日,一名青年步入一座古剎,向住持求解:“上人,世間有人贊我為天才,也有人辱我為愚鈍,我究竟是何許人也?”
住持反問之:“你自己如何看待自身呢?”
青年面露困惑,無言以對。
住持舉例道:“譬如一斤米,因觀察者之眼而異,其價值便大相徑庭。于炊婦,它僅是幾碗米飯之材;于農夫,其值不過一元;于粽子販,包扎后可得三元;于餅師,能制成餅干,售五元;于味精廠主,可提煉味精,值八元;于釀酒商,則能釀成佳釀,售四十元。然,米終是那斤米。”
住持稍停,續言:“人亦如是,有人將你捧上云端,有人將你踩入塵埃,但歸根究底,你仍是你。你之成就,全系于你如何看待自己。”
青年聞此,豁然開朗。
一個人看重自己,才能得到別人的看重;一個人如果連自己都不看重,又怎么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呢?
一個人只有在心里認定自己是那樣的人,他才會真的成為那樣的人。如果你認為自己是杰出的,你就會真的變得很杰出;如果你想象自己很偉大,你就會真的變得很偉大。
因為,你怎樣對待自己,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你怎樣看待自己,別人就會怎樣看待你。
這便是,你專注于什么,就會得到什么。
二、你專注成功,就獲得成功,你專注失敗,就獲得失敗!
“關注什么,就吸引什么”是開發潛能的一個很重要的法則,幾乎所有成功的人總是一開始就相信自己會取得成功,沒有哪個認為自己是失敗者的人最后會成功。
這個法則的力量如此之大,以至于會喚醒我們身體中的無限潛能,幫助我們創造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