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越熙
中國互聯網企業向“綠色思維”加速轉型,正在探索更多元化的生態保護形式。如螞蟻森林項目、菜鳥綠色行動、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清源行動”,為行業提供了“規模化環保參與”的新思路。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螞蟻集團宣布已通過“螞蟻森林”項目種下6億棵樹,并公布了項目最新數據,9年來通過項目已累計協議捐資40多億元,6億棵樹中9成以上分布在“三北”工程三大標志性戰役地區,支持內蒙古、甘肅、河北、陜西、寧夏、新疆等13個省份的荒漠化治理和生態修復,已種下的6億棵樹,9成以上分布在“三北”工程三大標志性戰役地區。
該項目如何實現種樹?用戶在日常生活里通過綠色出行、減紙減塑、在線辦事、循環利用等環境友好行為,就能積累“綠色能量”,在手機上申請種樹。手機上種一棵,公益組織和專業機構就會推動對應在線下種一棵。
4月22日,封面新聞對話了來自內蒙古、陜西、河北等地的一線種樹人。雷新光來自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哈什哈蘇木,和當地很多群眾一樣,他也曾因沙漠侵襲家園不得已到外地謀生。2018年,雷新光回到了家鄉,開始和鄉親們種植螞蟻森林捐助的花棒——這種灌木耐旱耐寒,能根扎十米深的沙層,成片的花棒可固定沙丘、改善生態。
"每年8月,種了花棒的沙丘上一片綠色,點綴著粉色小花。以前是沙子追著人跑,現在是花追著沙開",雷新光說他還牽頭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帶著當地老鄉一起種植、管護林地,已種出花棒26000多畝?;ò羝讲绾蟛粌H可加工飼料,還能采收花棒籽出售。每戶平均每年可從合作社增收12000元,一些外出打工的村民,因環境改善有了奔頭又回到了家鄉。
雷新光種出的螞蟻森林453號林
“不止是花棒,梭梭樹的根部可以接種肉蓯蓉、檸條能夠結籽、沙棘果可制成果汁、連翹既可泡茶還能入藥……”,來自各地的種樹人代表帶來了螞蟻森林產出的不同農產品,熱情地請大家幫忙“帶貨”。記者了解到,據統計,項目在各地實施后,已累計創造了420多萬人次勞動機會,捐給各地的40多億資金中,已有6億多元成為參與種植養護的老鄉們的勞動補助。
“大家放心,你們手機上種多少,我們就在這種多少,一棵不少,棵棵種好”,河北豐寧的當地種樹人高國江通過現場媒體感謝全國網友。河北省是京津生態環境支撐區,也是“三北”工程重點攻堅區,肩負著筑牢首都綠色生態屏障的重要使命。
業內人士評價,無論是用戶通過步行、線上支付等低碳行為兌換虛擬能量,企業出資在荒漠化地區種真樹的螞蟻森林模式,還是用戶選擇“無需餐具”獲得積分,兌換植樹或環保權益、商家端推動包裝減量的美團青山計劃模式,還是模擬經營類小程序游戲,用戶通過虛擬碳中和任務如垃圾分類、清潔能源學習環保知識的騰訊碳碳島模式,這些將用戶日常行為與實體環保直接掛鉤的方式,推動了全民環保,重塑了公眾對環保的認知,助力了生態修復,為中國“雙碳”目標提供碳匯支持,也為行業提供技術賦能環保的范本,帶動更多企業推出類似項目,形成綠色行動生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