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年度地球月重磅活動——“我們的家園”自然保護論壇。環保領域的行業先鋒與新生力量齊聚,以知識分享、思想碰撞和趣味實踐,共同“贊頌地球”。同期,迪士尼小鎮也推出系列主題活動,讓環保理念融入每一位參與者的生活。
探秘自然 黑暗洞穴里的生命傳奇
在“我們的家園”自然保護論壇上,“共同保護、重塑和贊頌地球”的主題貫穿始終。
趙亞輝分享的洞穴魚類考察故事
國家地理探險家、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趙亞輝分享的洞穴魚類考察故事,令現場驚嘆。他回憶道,在貴州的一次考察中,當地小學老師帶領團隊在玉米地下的小孔中,用魚線釣出兩條珍貴洞穴魚,如今標本珍藏于中科院動物所國家動物博物館。這些生活在無光、食物匱乏環境中的魚類,歷經數百萬年進化出獨特生存本領:眼睛從有到無逐漸退化,體色變得透明;胸鰭、腹鰭延長以感知環境,側線系統如雷達般定位,敏銳的嗅覺和布滿味蕾的口須輔助覓食,甚至部分魚類的犄角可能用于儲存脂肪。目前,中國已知155種特有洞穴魚類,占淡水魚總數11.2%,它們是極端環境下生命頑強的見證。
隨后,來自國際鶴類基金會、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等機構的探險家與專家,圍繞“自然體驗如何影響環境保護”展開圓桌討論,探討自然體驗在環境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為培育下一代環保踐行者,上海迪士尼度假區聯合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發起首屆“青少年環保啟迪項目”。從百余個投稿中脫穎而出的十個獲獎團隊,帶來科技創意、環境研究、藝術創作等類型的創新方案,涵蓋變廢為寶、低碳生活等環保主題,展現出年輕一代守護地球的智慧與擔當。
寓教于樂 環保市集的綠色之旅
地球月環保市集熱鬧回歸,上海迪士尼度假區攜手國家地理及十余家環保組織,以趣味互動傳遞環保理念。市集上,垃圾分類大挑戰、低碳生活小妙招、氣候拼圖快閃游戲等互動活動吸引眾多游客排隊參與,讓參與者在游戲中學習環保知識。
垃圾分類大挑戰互動游戲
在地球月環保市集的“青少年環保啟迪項目”作品展區,年輕創作者們用奇思妙想搭建起環保的橋梁,吸引著游客們駐足欣賞與交流。其中,來自上海民辦正大外國語學校的朱培宇帶來的《全球氣候變暖對生物的影響,以楠溪江秋季蝶調查為例》,成為展區內的焦點。
朱培宇站在精心制作的展板前,向圍觀的游客們娓娓道來自己的發現之旅。一次在浙江溫州楠溪江的研學旅行中,她意外發現了鶴頂粉蝶的蹤跡。這種蝴蝶通常分布在福建、云南等地,卻出現在了楠溪江,這一現象立刻引起了她的好奇。隨后,她和同學們組成研究小組,通過長期的觀察記錄、查閱資料以及數據分析,發現氣溫的上升使得楠溪江的氣候環境發生了變化,逐漸適合鶴頂粉蝶生存,從而改變了它們的分布格局。她的分享不僅展現了青少年對自然的敏銳觀察力,更引發了現場觀眾對全球氣候變暖與生態環境變化的深刻思考。
綠色實踐 度假區的可持續行動
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對環保的承諾,不僅體現在地球月活動中,更融入日常運營的每一個細節。
40輛接駁巴士全面電動化
截至2025年3月,度假區在幕后區域安裝3921塊光伏面板,累計發電269萬千瓦時,減少碳排放1127.4噸;40輛接駁巴士全面電動化,預計每年再減排1000噸。辦公樓內的光導裝置引入自然光,“雷鳴山漂流”的廢舊材料變身戶外桌椅,處處彰顯創意環保智慧。
星愿公園作為生態示范基地,與上海野鳥會合作開展觀鳥活動,已記錄到129種鳥類。度假區綜合水處理廠將星愿湖湖水循環利用,滿足40%的市政用水需求,自開園以來累計節約水量相當于4000個標準游泳池。
在娛樂體驗中,度假區也巧妙融入環保元素。神奇回收箱“小推”與互動演出“分類回收雜物打”,用迪士尼特有的故事講述方式,將垃圾分類知識融入歡樂氛圍。當塑料垃圾箱化作打擊樂器,垃圾分類的理念也隨著律動的節拍,傳遞到每一位游客心中。
原標題:《玉米地里釣起洞穴魚!上海迪士尼度假區推出環保系列主題活動》
欄目編輯:錢文婷 圖片來源:楊玉紅 攝、采訪對象供圖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楊玉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