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大同4月23日電 題:山西天鎮:“耕”“收”兩忙 致富有方
作者 楊佩佩 楊靜 師小淦
春日時節,走進山西大同天鎮縣卅里鋪鄉設施農業園區,數十棟溫室大棚整齊排列。隨著智能化卷簾門緩緩升起,棚內一株株翠綠的椒苗映入眼簾,農戶們正嫻熟地進行移栽、覆土、澆水。棚外,技術人員加緊檢修智能溫控設備,確保棚內環境穩定。
近年來,天鎮縣依托生態、氣候和區位優勢,聚焦打造京津冀都市圈特優農產品供給基地,把發展設施農業產業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力抓手。
隨著智能化卷簾門緩緩升起,棚內一株株翠綠的椒苗映入眼簾。 師小淦 攝
該園區負責人介紹,今年天鎮縣積極對接山東壽光等地區,引進兼具水果清甜和辣椒獨特風味的水果椒品種及套種模式,采取椒苗與甘藍、西瓜套種的方式,形成“水果椒+葉菜+瓜果”的立體種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節約種植成本,更好地帶動周邊農戶增收。
設施農業不僅提升了農田的經濟效益,還為當地村民提供家門口就業的機會。不少曾外出務工的村民選擇返鄉,在園區內從事育苗、管護等工作,同時也吸引了大量農戶參與其中。
“過去農民靠天吃飯,現在種地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正在打理大棚的李娟說,今年自家也承包了60棟大棚,種植水果椒十萬余株,希望有個大豐收。
一株株新栽的椒苗舒展枝葉,在田間地頭書寫著“產業興、農民富”的生動篇章。目前,天鎮縣已發展設施農業4.5萬余畝,可帶動周邊村民務工近7萬人,單日務工收入可達120元至180元。
小小“羊肚菌”撐開了“致富傘”。 師小淦 攝
連日來,天鎮縣“耕”“收”兩忙,田間地頭一派忙碌景象。在玉泉鎮宏豐現代農業園區食用菌種植基地,數十座大棚錯落有致,大棚內的田壟上,一簇簇羊肚菌破土而出,迎來豐收季。村民們忙著采收、晾曬、裝箱、售賣……小小“羊肚菌”撐開了“致富傘”。
近年來,天鎮縣依托氣候、土壤等自然生態優勢,以“黨建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為抓手,創新推行“黨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通過政策扶持、技術培訓和訂單農業,培育了冬棗、西梅、唐杏、太空椒、羊肚菌等一系列特色產業。
食用菌種植基地負責人白玉罡介紹,該基地已實現“鮮銷+深加工”雙軌模式。新鮮菌菇直供餐飲市場,其余則經過精細修剪、低溫烘干,制成干品。烘干后的羊肚菌附加值提升30%,既延長保質期,又打開了電商銷路。
一簇簇羊肚菌破土而出,迎來豐收季,村民們忙著采收、晾曬、裝箱、售賣。 師小淦 攝
目前,天鎮縣特色產業串珠成鏈,形成種植、加工、冷鏈物流、品牌營銷一體化的產業矩陣,帶動2萬余戶農民年均增收1.2萬元。
從田間到餐桌,從傳統種植到三產融合,天鎮縣不斷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特色產業發展壯大,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為更多農戶撐起“致富傘”。(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