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晚,世界讀書日來臨前夕,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辦的“一蓑煙雨任平生——《康震詩詞課:蘇東坡12講》新書發布會”于地壇公園齋宮隆重舉行。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攜新作亮相,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河南大學特聘教授劉躍進,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博士、《百家講壇》主講人何楚涵展開對談,并借助AI技術實現與穿越千年的蘇軾形象趣味互動,呈現了一場傳統與科技交融的文化盛宴。活動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制作人、主持人高莉主持,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吳良柱參加活動并致辭。
《康震詩詞課:蘇東坡12講》:兼具史學嚴謹與文學美感
《康震詩詞課:蘇東坡12講》以蘇軾生平為脈絡串聯其文學成就與精神世界,是一本別開生面的蘇軾傳。康震介紹,新書與以往作品不同,它“以作家帶作品”,細致剖析蘇軾從高光到至暗的所有生命軌跡,展現北宋知識分子的命運與抗爭。本書不僅解讀詩詞文章,更呈現了一個真實的蘇東坡——他有曠達也有固執,是天才亦凡人。談及創作初衷,康震坦言源于熱愛,“每個熱愛蘇東坡的人都有權利書寫心中的東坡”,他認為這種跨越時空的文化共鳴,正是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根源。
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吳良柱。
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吳良柱在致辭中指出,康震教授以深厚學養和富有感染力的筆觸,通過12堂詩詞課,全景展現、立體還原了文化巨人蘇東坡的傳奇人生。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蘇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精神恰似一劑良方,他期待讀者能從中獲得面對人生起伏的精神力量,“讓千年文心照進現實生活”,這是本書出版的初衷。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河南大學特聘教授劉躍進。
劉躍進教授認為《康震詩詞課:蘇東坡12講》是一本出色的文學傳記,該書采用“12講”的結構,不僅展現蘇軾的個人命運、時代背景,還深入挖掘其文學貢獻,且兼具史學嚴謹與文學美感。他強調,該書抓住北宋元豐、元祐、元符三個蘇軾人生關鍵時期的政治沉浮,將其人格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還原了北宋改革的歷史復雜性;而對“赤壁三詠”的專章解讀,以單篇折射整體,寫出了人人心中有、他人筆下無的境界。作為文學傳記,該書為讀者了解蘇東坡、了解蘇東坡的時代、了解中國文化提供了獨特視角。
《百家講壇》主講人何楚涵。
何楚涵博士將《康震詩詞課:蘇東坡12講》概括為“一部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蘇軾人生傳記,一部從蘇軾入手寫的北宋文學史,也寫出了風起云涌的北宋時代”。她分享閱讀體驗說,該書以通俗風趣的敘事,通過詩詞、朋友圈、人生際遇層層遞進,既展現蘇軾作為“斜杠青年”(詩人/美食家/書畫家)的生動形象,又深入剖析其“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君子人格,將一位“千年頂流”鮮活呈現在讀者面前。在她看來,康震筆下的蘇軾“有溫度、有鋒芒、有笑淚”,其“此心安處是吾鄉”的人生態度,能為當代焦慮的人們提供心靈的棲息之所。
書寫“千年知己”:從東坡身上汲取應對逆境的力量
面對“為何在東坡熱中再出新作”的疑問,康震表示:“書寫蘇東坡是我靠近這位千年知己的唯一方式。”他強調,新書既展現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也不回避其性格中的偏執與鋒芒。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
在他看來,蘇軾從蘇子瞻到蘇東坡的轉變,本質上是文化人格的淬煉過程。如果說蘇軾的博學如深潭,那么逆境便讓這潭水化為瀑布,從而成就一個既深厚又活躍的靈魂。尤其蘇軾在黃州時期完成的精神蛻變,展現了中國士大夫文化自覺的最高形態,其在低谷發出高音的生命力,使之成為中國文化史上罕見的兼具思想深度與生活溫度的典范。蘇軾的魅力在于實現了多重統一:既保持“天行健”的剛健,又不失“樂盡天真”的灑脫;既是文化巨人,又有生活情趣,這種特質讓他的作品跨越時空,引發廣泛共鳴。
劉躍進教授指出,“東坡熱”的背后,是人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回歸。在價值多元的今天,蘇軾精神如同一劑良藥,每個人都能從中汲取生命的力量。他認為康震成功捕捉到了蘇軾作為“文化符號”和“真實個體”的雙重魅力,不僅寫盡蘇軾大起大落的人生,更揭示其“君子人格”的現代意義。康震新書既呈現蘇軾“日啖荔枝三百顆”的灑脫,也不回避其政治失意時的困頓,這種立體的書寫讓千年后的讀者依然能產生精神共鳴。他引用葉嘉瑩先生“難忘詩騷李杜魂”的詩句,指出當下重讀經典的意義在于:每個人都能從杜甫、蘇軾等先賢身上汲取應對逆境的力量,這種跨越時空的精神共鳴,正是中華文明傳承的珍貴之處。
何楚涵博士用“韌、剛、真”三字概括蘇軾精神的現代價值。她指出:這位一生被貶五萬公里的文人,用“且陶陶,樂盡天真”的人生態度,詮釋了何為真實的自我。通過分析蘇軾從黃州“揀盡寒枝不肯棲”的孤憤,到“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轉變,何博士認為蘇軾最動人的特質是“既承認脆弱,又超越脆弱”的生命力。她引用書中對蘇軾的定位——“東坡的身上,有李白超凡的神仙氣,有杜甫執著的忠義氣,有陶淵明采菊東籬的悠然情懷,有白居易直言敢諫的批判精神”,認為蘇軾比李白接地氣,比杜甫樂觀,比陶淵明執著,比白居易剛毅,強調這種仙氣與煙火氣并存的特質,正是當代青年在焦慮中亟需的精神資源。
AI蘇軾“穿越”對話,與觀眾趣談平生
發布會的高潮,當屬AI蘇軾的“登場”。AI生成的蘇軾形象現身直播間,與觀眾趣談生平,解答當代年輕人關心的問題,如面對內卷和職場壓力的應對之道等。其幽默又充滿智慧的回答,贏得現場陣陣掌聲。
活動現場,康震畫蘇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詩意。
康震在與AI蘇軾對話時表示,寫作此書是對自己的一種修煉。在沿著蘇軾足跡的寫作過程中,他完成的不僅是一部傳記,更是一場跨越千年的精神對話。這本書的價值在于為讀者提供了一種與先賢相互滋養的范式,人們在閱讀東坡人生的同時,既能從中汲取力量,也能反觀自身,并以自己的生活智慧反哺對古人的理解,這正是“讀東坡,見自己”的真義所在。
活動現場還設置了詩詞互動、時空寄語、康震作畫等環節。在活動尾聲,北京小記者團的孩子們以童聲朗誦《水調歌頭》《定風波》等蘇軾經典名篇,將現場氛圍推向詩意的高潮。康震感慨道:“文化傳承的密碼,就藏在這些詩句里。東坡若見今日場景,定會欣慰——他的詩心從未老去。”
采寫:南都記者 黃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