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4月23日,特斯拉發布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特斯拉第一季度營收達193億美元(約1411億元人民幣)。
2025年第一季度的全球交付總計超33.6萬輛,根據乘聯會數據,其中上海超級工廠交付量超17.2萬輛。同時,儲能業務實現了10.4吉瓦時的裝機量,同比增長156.6%。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試駕量創歷史紀錄,馬斯克在電話會上表示“除了大環境因素,未見產品需求減弱”。
煥新Model Y一經推出就引發了廣泛的市場關注,為特斯拉帶來了亞太市場單日訂單新紀錄。亞太市場是電動車競爭最激烈的市場,這一成績充分說明了特斯拉產品的競爭力。上海超級工廠僅用6周就完成了產線切換,讓煥新Model Y成為特斯拉產能爬坡最快的車型。
在中國市場,特斯拉現已推出最新政策,6月30日前煥新Model Y首推5年0息,首付7.99萬元,月供低至約3060元;Model 3享8000元限時保險補貼,疊加5年0息,首付7.99萬元,月供低至約2460元。同時,Model 3與煥新Model Y全系上線全新 “星鉆黑” 車漆。
特斯拉持續全球熱銷,煥新Model Y開啟全球交付
在2025年一季度,特斯拉作為全球純電車的引領者,依舊在全球市場表現出強勁的銷冠實力。
在中國市場,據乘聯會統計,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交付Model 3和煥新Model Y超17.2萬輛,其中國內銷量達到13.4萬輛,創下自2022年以來的第一季度最高紀錄。
在美國市場,權威媒體Cleantechnica統計報道,特斯拉以累計銷量超12.8萬輛成為2025年第一季度美國純電車市場的銷冠。有海外博主據此統計,特斯拉的銷量數據超過了細分市場其他10個品牌的總和。
在歐洲市場,根據市場調研機構eu-evs統計數據,Model Y/3 包攬歐洲地區3月電動車銷量冠亞軍。
權威數據機構Statista統計了2024年全球乘用車銷量數據。特斯拉Model Y年度累計銷量109萬輛,再度超越豐田卡羅拉、RAV4等傳統熱銷車型,成功蟬聯全球乘用車市場銷量冠軍。隨著煥新Model Y陸續在全球各個市場開啟交付,行業媒體普遍認為,憑借其技術優勢和產能提升,煥新Model Y還將繼續領跑全球市場,蟬聯2025年銷冠。
足夠硬核的產品力就是最好的廣告,消費者真金白銀的選票就是最好的證明。在眾多特斯拉車主分享選擇特斯拉的原因時,安全成為了他們不約而同提及的關鍵要素。
馬斯克曾說:“安全是特斯拉車輛設計的首要要求。” 為此特斯拉的工程師在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方面狠下功夫,力爭做到讓主動安全技術避免事故發生,讓被動安全性能在碰撞無法避免時,能最大程度保護乘員生命安全。
在主動安全方面,特斯拉在售全系車輛標配輔助駕駛功能,消費者無需額外付費就可以擁有:車道偏離防避、自動緊急制動、轉向干預等這些輔助駕駛的高能避險功能,讓人類駕駛更安全、更可靠。特斯拉2024年第三季度安全報告顯示,開啟特斯拉輔助駕駛的車輛,行車安全系數達到普通車輛的10倍以上。
在被動安全方面,特斯拉采用鋼鋁混合的車身結構,打造剛柔并濟的籠式車身。A/B柱等關鍵區域采用熱成型鋼,底板橫梁上的馬氏體鋼屈服強度最高可達1700MPa,在劇烈碰撞中扛得住沖擊。前備箱蓋均采用鋁合金材質,提供潰縮緩沖區,有效吸收分散沖擊力;一體化壓鑄創新工藝突破安全上限,煥新Model Y用一體壓鑄后底板將70個零件合而為一,結構更結實,更安全;全景玻璃車頂在重壓之下不塌頂,扛得住重壓,保持結構完整,熱塑性材質能夠將撞擊后的玻璃碎片牢牢固定在一起。
Model3及煥新Model Y全系標配同級少有的遠端安全氣囊,減少碰撞中前排乘客之間二次傷害;煥新Model Y經過反復調試,前排安全帶位置降低27mm,后排安全帶位置優化,為不同身高、不同身材的乘客提供更好保護;電池包與車身縱梁形成一體化傳力路徑,把電芯受擠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特斯拉起火風險約僅為燃油車1/8,Model 3后輪驅動版成為唯一獲得中國電動汽車火災安全指數(C-EVFI)和汽車火災安全認證“雙5星”的車型。
正因如此,特斯拉在眾多事故案例中,見證了車主的生命奇跡。讓特斯拉成為消費者心中真正安全的車。特斯拉“無論售價,全系標配”的安全,正是旗下車型蟬聯銷冠的秘訣之一。特斯拉S3XY全系車型被全球主流市場測評機構認證為“五星”安全或類似評級。
煥新Model Y以全球銷冠的安全標桿為起點,更進一步。據特斯拉工程師的介紹,煥新Model Y通過對車身和底盤的優化,在懸架的后部增加了新的支撐,增強車輛后部的剛性,結合更高強度鋼材和鋁合金等高強度材料,最終使得車身剛性提升3%,可謂堅如磐石。與此同時,煥新Model Y還擁有超大緩沖區,標配了遠端安全氣囊,這些安全配置可以在碰撞不可避免時,更好地守護車內人員的生命安全。
此外,在主動安全方面,煥新Model Y除了標配車道偏離防避、自動緊急制動、轉向干預、盲點監測等主動安全功能之外,為了掃除SUV更高大車身帶來的車頭下方視野盲區,還增加了前保險杠攝像頭,讓車前的路況信息可以一覽無遺。
為了驗證煥新Model Y的安全和可靠性,特斯拉在全球幾十個測試基地、對數千個技術標準項下的上萬項參數開展了嚴苛測試,只為了讓消費者能夠買到世界上最安全的車。
在擁有硬核安全進化的同時,煥新Model Y的舒適進化也同樣到位,讓消費者能夠擁有越級的豪車體驗。近期,Top Gear資深車評人Tom Ford試駕煥新Model Y后給出了十分中肯的評價,他認為,煥新Model Y最大的改變就是乘坐體驗,更安靜、更舒適。
為了讓煥新Model Y的操控性與舒適性達到更好的平衡,特斯拉的工程師優化輪胎、升級懸架系統,讓坐在第二排的乘客都感到更舒適。同時,針對噪音源頭,使用隔音玻璃、吸音材料,讓車內更安靜。
與此同時,在智能進化方面,煥新Model Y已搭載了特斯拉最新的智能輔助駕駛硬件AI 4,最大程度幫車主降低行駛風險。伴隨軟件的不斷升級更新,在未來,輔助駕駛功能還將變得更加安全。
“端到端”技術路線在中國市場得到驗證,6月將在得州試點運行Robotaxi
特斯拉發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中,以智能輔助駕駛與Robotaxi為核心的無人駕駛技術成為最大亮點,無需駕駛員監管的無人駕駛時代正在到來。
自特斯拉智能輔助駕駛(駕駛員監管版)在中國市場推送以來,該功能已經收到大量車主的正向反饋——這是在特斯拉并未使用該特定市場的訓練數據的情況下實現的。這說明特斯拉對智能駕駛的路徑選擇——基于視覺的架構和端到端神經網絡,利用了數十億真實世界數據樣本進行訓練——已經具備跨地域、多場景部署的能力。
特斯拉位于加州弗里蒙特和得州奧斯汀的工廠已實現每日數千輛Model 3/Y和賽博越野旅行車從產線末端至停車區的完全自主行駛。這一技術不僅驗證了智能輔助駕駛的可靠性,更成為Robotaxi規模化運營的“預演”。馬斯克曾強調:“工廠內的自動駕駛是通向公開道路的必經之路,我們已為Robotaxi的全面落地掃清技術障礙。”
特斯拉計劃于2025年6月在奧斯汀啟動Robotaxi服務試運營,并于年底前將服務擴展至北美更多地區。用戶可通過特斯拉App自定義行程終點,系統將自動規劃最優路徑并完成接駁。馬斯克透露,初期車隊規模將達“數千輛”,目標是在2026年實現全美主要城市覆蓋。
特斯拉能夠成為輔助駕駛的全球引領者,就是因為其擁有算力、算法、車隊“三位一體”的硬核實力。
在算力方面,特斯拉在得州超級工廠部署的Cortex超算集群已集成5萬個GPU,預計年內將擴容至10萬個,躋身全球前五大AI訓練集群。與此同時,Dojo超級計算機承擔了10%的智能輔助駕駛訓練負載,而研制中的新一代Dojo超級計算機的算力較上一代將提升10倍。
在模型算法方面,智能輔助駕駛系統(駕駛員監管版)V13版本首次實現感知、決策、控制的全鏈路端到端神經網絡架構。
在車隊方面,智能輔助駕駛系統(駕駛員監管版)累計行駛里程超過35億英里(約56億公里)。得州部署的Cortex超算集群,不斷通過真實數據優化訓練模型,使得智能輔助駕駛系統更加聰明,在面對復雜的駕駛場景時決策更加類人。馬斯克表示,Robotaxi落地后,單車使用效率將從目前的每周10小時提升至50小時,成為“史上最大資產增值引擎”。
人形機器人與AI戰略持續深化,引領全球智能革命
特斯拉核心業務表現穩健的同時,人形機器人與AI技術研發的突破性進展也成為本次財報的亮點。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正式啟動人形機器人的試生產,首臺配備個22自由度靈巧手的機器人已在弗里蒙特工廠成功下線。根據規劃,特斯拉將在2025年完成5000臺人形機器人的生產,預計2026年人形機器人產量將達5萬臺,最終規模可能超過其電動車業務。
目前,特斯拉人形機器人已實現多項關鍵升級:
1、22自由度機械手:支持精細化抓取、焊接與裝卸任務,可適配工廠復雜操作需求;
2、仿生步態優化:通過神經網絡自主調整行走姿態,在復雜地形中保持平衡,速度接近人類步速。
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當前已進入特斯拉內部工廠測試,執行電池分揀和其它工廠任務。馬斯克在2025年CES期間接受采訪時表示,未來人形機器人的數量將巨量增長,全球人機比例將提升至1:5,最終實現年產數千萬臺規模,覆蓋工業制造、家庭服務、醫療護理等領域。據中信證券預測,2025年或成為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特斯拉的技術迭代與成本優勢將推動行業進入爆發期。
儲能業務領跑增長,上海儲能超級工廠驅動全球布局
特斯拉在第一季度的儲能業務以突破性表現成為最大亮點。數據顯示,一季度特斯拉全球儲能系統新增裝機容量達10.4GWh,同比增長156.6%,創下歷史新高。
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作為全球產能擴張的核心引擎,于2025年2月11日正式投產,首臺Megapack儲能系統成功下線,標志著規劃年產能達40吉瓦時的工廠進入量產階段。3月21日,該工廠首批Megapack產品已出口澳大利亞,邁出全球化供應的關鍵一步。此外,特斯拉近期斬獲日本歐力士集團548MWh儲能訂單,并與智利Celda Solar項目達成合作,進一步鞏固其在亞太及南美市場的領先地位。
上海工廠的投產顯著提升了特斯拉的全球交付能力。其模塊化設計的Megapack單機儲能容量達3.9MWh,成為電網級儲能項目的首選解決方案。特斯拉儲能業務副總裁邁克·斯奈德表示,上海儲能超級工廠供應中國市場需求之外,也將出口亞太、歐洲等市場。
馬斯克曾強調,儲能業務是特斯拉多元化戰略的核心,目標在2025年全年裝機量同比增長50%以上。這一目標的底氣源自特斯拉超強的垂直整合能力:美國拉斯羅普儲能超級工廠產能爬坡疊加上海工廠的規模化效應,使特斯拉成為全球唯一同時覆蓋家庭、工商業及電網級儲能的全場景解決方案提供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