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還有幾個月就不是主席了,現在解聘不可能。不過最新的消息是,那個男從反悔了。
注:本文成于4月22日。
【正文】
本文聚焦特朗普解聘鮑威爾事件。
一、事件
(一)特朗普宣稱要解聘美聯儲主席鮑威爾
在4月16日鮑威爾于芝加哥經濟俱樂部發表鷹派演講之后,特朗普于2025年4月17日連續發布三次狀態(其中兩條已刪),稱和ECB相比,鮑威爾的行動實在是太遲緩了,并呼吁鮑威爾的解職越快越好(Powell’s termination cannot come fast enough)。此后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稱特朗普及其團隊正在繼續研究能否解雇美聯儲主席鮑威爾(“The president and his team will continue to study” if Powell can be fired)。
緊接著2025年4月21日,特朗普再次發聲稱各類價格均在趨勢性下降,不存在實質性通脹問題,呼吁美聯儲盡快降息,并認為美聯儲遲遲不降息是出于政治原因。
(二)市場對美聯儲的獨立性開始擔憂,并引發市場震蕩
特朗普的公開表態使得其與鮑威爾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公開化,亦導致市場對美聯儲的獨立性表示擔憂,引發市場動蕩。具體看,和2025年4月16日相比,美元指數累計下挫0.92%(跌破98),美國三大股指累計分別下挫3.78%(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2.23%(標普500指數)和2.68%(納斯達克綜合指數),10年期與30年期美債收益率分別上行13BP和17BP。
二、特朗普與鮑威爾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早在2018年就進行過激烈博弈
(一)2017年11月2日,特朗普正式宣布提名鮑威爾擔任美聯儲主席;2018年2月,鮑威爾正式走馬上任,隨即就拋出了“量化緊縮”的政策(計劃在4年內將美聯儲資產規模從4.5萬億美元縮減至2.5-3萬億美元)。
(二)這無疑與特朗普的想法相左,使得二人之間的關系并不和諧,且主要集中在2018年期間。當時的加息周期始于2015年12月,結束于2018年12月,期間累計加息9次(2017年3次、2018年4次),聯邦基金利率由0-0.25%升至2.25-2.50%、每次加息25BP,具體看,
1、2018年7月19日,特朗普首次批評美聯儲;
2、2018年8月20日,特朗普在長島的一個籌款活動上對共和黨捐款人抱怨說“原以為自己提名的鮑威爾會是個支持低利率的美聯儲主席,誰知結果并不然”;
3、2018年9月26日,美聯儲第三加息后,特朗普言道“作為一個國家,我們目前運轉得很好。不幸的是,就是因為太好了,他們提高了一點利率。我對此不滿意”。
4、2018年12月11日,特朗普接受采訪時稱“我認為(美聯儲加息)將是愚蠢的……要知道,我們正在打一些貿易戰,而且我們正在奪取勝利。但我也需要貨幣寬松。”
(三)整個2018年,美聯儲加息4次,每月減少500億美元的資產購買規模,這些均發生在鮑威爾上臺之后。2019年6月,特朗普還曾對媒體說:“這個人以前沒人聽說過他。現在,我塑造了他,他想展示他有多堅強。但他做得不好。加息和量化緊縮實在是太瘋狂了。”
隨后于2019年8月,鮑威爾啟動降息進程,首次降息,并于2019年8月、9月、10月連續三次降息,2020年3月疫情在海外爆發后美聯儲再次于2020年3月3日和16日連續兩次降息(一次為超常規降息)。
三、特朗普有權解除鮑威爾嗎?受到《聯邦儲備法案》、司法判例及國會的制約
關于美國總統是否有權解除美聯儲主席這個問題,涉及到美國法律、政治體系及美聯儲獨立性等各維度,一直是一個敏感話題。雖然根據美國法律,美聯儲主席由總統提名并需經參議院確認才能正式任命,但美聯儲的獨立性非常強,美國總統在解除美聯儲主席這個問題上非常困難且無先例。
(一)從法律上來講,美國總統是否有權解雇現任主席并沒有明文規定。1913年通過的《聯邦儲備法案》(Federal Reserve Act)在第10節(Sec.10)中部分規定美聯儲理事(包括主席)在任期內無故不得免職,除非存在“正當理由”(unless sooner removed for cause by the President)。不過這里的“正當理由”的內涵并未明確,多指涉及嚴重的不當行為(如瀆職、腐敗等),特朗普這里所表現出的政策分歧不能理解為“正當理由”。
當然,這實際上也美國總統的解除權留下了相應解釋空間。
(二)除《聯邦儲備法案》(Federal Reserve Act)外,美國最高法院的判決亦可提供一定依據,即“Humphrey's Executor v. United States(1935)”明確總統無權隨意解除獨立機構的官員,因為這些機構的獨立性受到法律保護,這一判決在理論上應適用于美聯儲,畢竟一直以來美聯儲均被視為一個獨立機構。
綜上可以看出,美聯儲主席在任期內受到法律保護,總統無明確“正當理由”不得解除,其解除權受到《聯邦儲備法案》和美國最高法院司法判例的制約,且這里的“正當理由”應不包括政策分歧及其它主觀事由。同時,美聯儲還受到國會的監督。因此,美國總統在法律上對美聯儲主席無任意解除權,法定解除權的行使也受到《聯邦儲備法案》、美國最高法院司法判例及國會的制約。
四、歷史上尚未出現過美國總統解除美聯儲主席的案例
拉長時間周期來看,歷史上尚未出現過美國總統解除美聯儲主席的案例,但他們之間關系比較微妙的案例倒是有出現過。
(一)1970年代的理查德·尼克松總統(1969-1974年)與阿瑟·伯恩斯主席(1970-1978年)時期,當時美國經濟陷入滯脹的困境,尼克松希望通過寬松的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增長,但作為當時美聯儲主席的阿瑟·伯恩斯選擇拒絕屈從于尼克松的政治壓力。
為此,尼克松感到不滿,并通過白宮幕僚向伯恩斯施加壓力。據悉,當時尼克松曾考慮通過公開批評、幕后施壓等間接手段影響伯恩斯,不過未曾解雇他,這也使得伯恩斯的美聯儲主席任期持續至1978年,跨越了尼克松任期。
(二)1980年代的羅納德·里根總統(1981-1989年)與保羅·沃爾克主席(1979-1987年)時期,當時美國面臨嚴重的通貨膨脹問題,而沃爾克則選擇大幅加息以遏制,但也導致了經濟在短期內出現衰退。彼時里根對沃爾克的高利率政策持保留態度,亦曾通過私下渠道向沃爾克表達關切,如里根政府的經濟顧問曾多次與沃爾克溝通,但沒有效果,據悉當時里根團隊的不滿情緒廣為人知。
可以看出,雖然過去美國總統曾與美聯儲主席有過關系不和的情況,但公開表達批評且宣布要解除美聯儲主席的情況在歷史上還未出現過,這意味著本次特朗普與鮑威爾之間的關系是比較極端的情況,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五、結語:特朗普在向美聯儲轉移矛盾(將市場震蕩的責任甩給美聯儲和鮑威爾)
(一)從司法判例的定義來看,美聯儲并非純粹行政單位,其屬于獨立機構(即官員任期固定、解職受到嚴格限制等),故特朗普在解聘鮑威爾這件事情上的難度比較大。
特別是,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于2018年2月5日上任,并于2022年5月23日開啟了其第二個美聯儲主席任期,直至2026年2月。之前在鮑威爾第一個任期內,其可能還會受到美國政治的影響,但其第二個任期內上述影響預計會比較弱。
(二)對于這一難度,特朗普及其團隊并非不知道,但其仍向美聯儲及鮑威爾施加壓力的原因應該是為了轉移矛盾,即將政策效果不理想及經濟疲弱、金融市場震蕩的責任推到美聯儲及鮑威爾身上,以市場的力量倒逼美聯儲及鮑威爾。
(三)那么鮑威爾及美聯儲會不會屈服呢?筆者認為鮑威爾現在不太有顧忌,要看市場的表現情況。如果美債崩且引起市場大震蕩的話,美聯儲大概率會選擇屈服。不過這個博弈的過程會比較劇烈,而市場也會發生劇烈震蕩。
最后說一句,后續接任美聯儲主席的人選可能會在以下候選人中產生,即摩根CEO Jamie Dimon(之前有傳其要擔任美國財政部長)、達拉斯聯儲主席洛根(Lorie Logan)、美聯儲理事沃勒(Christopher Waller)和前美聯儲副主席布雷納德(Lael Brainard)。
免責聲明
本公眾號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發布當日的判斷。本公眾號中的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本公眾號所載信息均為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
本公眾號對所載原創內容保留一切權利,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發表或引用本公眾號所載的任何原創內容。如征得本公眾號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范圍內使用,并注明出處為《梧桐樹智庫》,且不得對相關內容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