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藍字免費關注!
已關注的老朋友點擊手指指向的藍色字體“中國人”點擊右上角“→“設為星標”。
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進步與變革更是翻天覆地。
廣州和上海,作為我國的兩大經濟發展引擎,近期正出現9大反常現象,引起了各界的關注和思考。
01. 大學生的非典型選擇
廣州和上海的街頭,逐漸多了一些特殊的身影:裝備齊全的大學生外賣小哥和快遞員。
過去,大學生象征著知識和前景,但今天,他們身穿外賣制服,騎著電動車,在街頭巷尾奔波。
是經濟收益的誘惑,還是就業形勢的壓迫?或許二者兼有。
02. 超市門可羅雀,便利店人滿為患
國內超市和國外投資的超市都沒有以前那么興旺了,比如家樂福、沃爾瑪以前總是人頭攢動,排結賬排隊的人非常多,現在卻沒有這種情況。
除了食品等攤位,其他攤位人員并不多。
廣州、上海的大超市像其他地區的超市一樣,不斷調整產品的結構,不斷壓縮產品的廠家種類,不斷調整貨架位置,但是卻不能夠東山再起。
一些便利店卻出現了大量的購物者,為什么呢?
因為現在網絡十分發達,大家的進貨渠道都變得非常通暢了,價格也透明了。
所以容易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這個時候人們在家門口能購買商品,為什么要到超市去采購呢?
有些商品采購的時間太長,還容易變質,在家門口隨時買隨時用,何樂而不為呢?
03. 實體餐館的困境
以往,廣州和上海的街頭餐館絡繹不絕,但現在,隨處可見的是空蕩蕩的餐桌和清冷的店面。
與此同時,藥店卻生意興隆,難道是社會健康觀念的變遷?
04. 年輕人越來越不愛出門了
雖然很多網絡紅人都常常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分享自己city walk的經歷,但實際上我們很難在公園或其他公共場所看到年輕人的身影。
相比較之下,反而是一些上了年紀的大爺大媽更喜歡在外面閑逛。
現在不少年輕人的身體健康情況都不如前,有內行人認為,這可能和年輕人不愛出門運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甚至有一部分年輕人的身體狀況,還比不上一些五六十歲的中老年。出現這樣的社會現象,也是值得我們反思的。
05. 菜鳥驛站的風靡
街頭巷尾的菜鳥驛站如雨后春筍般增加,反映了電商的繁榮。
一些實體店,甚至選擇轉型為快遞超市,試圖與時俱進。
06. 城市公園的寂靜
盡管政府投入巨資建設公園,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但年輕人依然選擇“宅”在家中,享受數字化的生活。
07. 大城市的單身潮
很多人不愿走進婚姻,是因為她們對婚姻還沒有一定的安全感。
感情的忠誠度越來越低,讓很多人對婚姻失去了信心,甚至產生了陰影。
性別比例失衡,也是導致越來越多的人不愿意結婚的原因之一。
男女比例失衡現象比較嚴重,這種現象的出現,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現代社會的婚戀觀念。
08. 自媒體與直播的盛行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沉醉于自媒體和直播,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成名。
這種對網紅文化的狂熱,是否是社會進步的必然選擇,還是某種極端的價值觀作祟。
任何事都符合二八定律的法則,直播行業也是如此,百分之二十的人能夠成功出圈,但百分之八十的人只是達到普通水平。
想做這個行業的人,要看有沒有天賦適不適合。
09. 35歲被嫌棄太老,50歲又嫌棄年輕
這樣的矛盾存在于我們的社會中。我們社會中很多人,尤其是在職場中,都會面臨年齡的限制。
這也許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我們需要更年輕、更有活力的人來擔任工作。
然而,作為一個人類社會,我們也需要尊重中年人和老年人所帶來的生活經驗和智慧。
根據內行人的總結來看,北京和廣州這兩座一線城市已經發生了這九大反常現象。
我們需要充分關注這些反常現象,并不斷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上文提及的這些問題。如果有,就要及時改正。如果沒有,也需不斷加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