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國留美博士潘錦功在被美國“釋放”后,準備搭乘飛機回國。可是在機場,他無意之間發現有幾個便衣特工正在跟蹤自己。他當即明白,美國壓根沒打算放人,于是他轉身思索著脫離的方法......
“這群美國人,就知道他們說話不算話,不行,今天我必須得回到中國,想個什么辦法能脫身呢?”
從余光中看到藏在暗處的美國特工,潘錦功瞬間警覺起來,從他進入到機場開始,這些特工就跟著自己,潘錦功知道,美國當局根本就沒想讓他離開,但如果這次不走的話,以后就再也沒有機會了,所以潘錦功必須機會甩掉他們。
但是很快,潘錦功就想到了辦法,只見潘錦功快步走進洗手間,回頭看一眼,確認美國特工沒有跟進來,就轉身關上房門,緊接著潘錦功就將自己背包里的衣服拿出來,給自己換上,還帶了一個帽子。
好在這樣的喬裝打扮并沒有得到特工的注意,等到潘錦功順利登上飛機之后,那些特工們也終于意識到了不對勁,連忙去洗手間找潘錦功,可里面哪還有潘錦功的身影,只剩下一堆衣服和背包。
坐在回國的飛機上時,潘錦功心中充滿感慨,他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國家栽培,所以無論美國出多少年薪,他都要回到中國,因為中國需要他。
潘錦功就是中國發電玻璃的創始人,當初他也是面臨著和錢學森一樣的局面,被美國囚禁,阻止他回國,但是他也同樣做了和錢學森一樣的決定,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回到中國,打破美國的技術壟斷。
1978年,潘錦功考入了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專業,那時候的大學生不多,潘錦功算一個,進入學校的他非常努力學習,畢業后又憑借著優異的成績,進入到大慶油田工作,從計算機到經貿,潘錦功都有所涉足。
1996年,潘錦功前往美國留學,進入了新澤西理工大學攻讀電子電氣專業,在美國的日子,他看到美國的技術先進,突然就萌生起繼續研究清潔能源發電的項目,或許美國的先進儀器和技術能幫到他。
潘錦功敏銳的意識到,新能源在以后會有很大的作用,而碲化鎘這種材料也是新能源發電的關鍵性物質,只要將這項技術攻克,那實現新能源發電則指日可待,不僅可以為中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還能扭轉被國外“卡脖子”的局面。
2007年,潘錦功正式開始研究碲化鎘材料,從提純到材料制備,潘錦功一刻也不敢耽擱,因為提純過程非常困難,潘錦功就日日守在實驗室,決心要提煉出高純碲,不知過了幾個春秋,他終于成功了。
十多年來,有不少科學家都嘗試過提純碲化鎘,但是都失敗了,不過只有潘錦功做到了,成為了國際上首次提出碲化鎘圖解法的團隊,一時間震驚國際。
得知此事之后,美國開始“作妖”了,它們利用2000萬美元試圖買斷潘錦功的研究成果,但是卻被潘錦功拒絕了,此時的潘錦功手握技術,歸心似箭,他迫不及待的想回到中國,偉中國帶來新的研究成果。
可美國會這樣輕易放他離開嗎?當然不會,美國開始以各種理由阻止潘錦功回國,甚至拖延他的簽證辦理,將他“軟囚禁”,直到潘錦功進入機場的那一刻,美國還在派特工跟蹤他,因為美國實在不愿意放走這個人才。
最后還是靠著潘錦功的聰明才成功脫身,之后就有了來頭的一幕,2010年,潘錦功終于回國,回國之后的他就投入到碲化鎘的研究中,國家給予他支持,歷經八年,潘錦功團隊終于打破技術壟斷,成產出第一塊碲化鎘發電玻璃,實現了“中國智造”。
參考資料:科學家×創業者丨潘錦功:讓玻璃發電成為現實川觀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