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美國《1945》網站拋出重磅數據:中國殲-20戰斗機數量預計年底突破400架,首次超越美國F-22與F-35A的總和 。這場持續20年的五代機競賽看似迎來轉折點,但真實數據背后藏著更復雜的博弈。
美方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4月,美國空軍擁有187架F-22和498架F-35A,合計685架五代機 。而中國殲-20自2017年量產以來,已裝備14個航空旅,數量從2022年的40架激增至當前的300架以上,年均產量達100架 。若按美方預測的2025年新增100架計算,年底總數將達400架,正式超過美方重型五代機總量 。
產能優勢成為關鍵變量。成都飛機工業集團采用"脈動生產線"技術,使殲-20生產周期縮短至3天/架 。與之對比,F-35因TR-3升級受阻,2025年交付量僅42架 ,且需分攤給十多個海外客戶 。更致命的是,美制F-35仍在使用砷化鎵雷達,而中國已為殲-20批量裝備氮化鎵雷達,探測距離提升40% 。
技術代差正在擴大。配備渦扇-15發動機的改進型殲-20B已投入量產,其18噸推力超越F-22的F119發動機 。雙座型殲-20S開始小批量交付,具備指揮無人機群作戰能力,這是美國尚未突破的技術領域 。俄軍事專家卡申指出,中國五代機雷達反射面積僅為F-35的1/5,隱身性能形成代際優勢 。
戰場部署呈現明確指向性。東部戰區3個殲-20航空旅已完成對臺海方向常態化戰備,單次出動可覆蓋臺灣島內全部24個軍用機場 。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模擬顯示,400架殲-20配合預警機體系,能在72小時內摧毀第一島鏈內90%的F-35起降能力 。
但數據爭議依然存在。美國將海軍陸戰隊180架F-35B和航母艦載機38架F-35C排除在統計外,若計入總數仍達853架 。中國海軍殲-35艦載機雖已官宣服役,但福建艦尚未形成完整戰斗力,實際部署數量仍是謎團 。
當中國用工業化能力改寫空中力量規則,你認為這場數量競賽會倒逼技術革新,還是加劇軍事對抗?歡迎分享你的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