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羅馬天主教第266任教宗方濟各(本名豪爾赫·馬里奧·貝爾格里奧)在梵蒂岡圣瑪爾大之家去世,享年88歲。去世前,他因呼吸系統疾病多次住院治療,最終因病情惡化撒手人寰。
作為首位來自拉丁美洲的教宗,他以謙遜包容的作風和銳意改革的勇氣,重塑了現代天主教會的形象。在個人生活方面,他極盡簡樸,拒絕生活在豪華住所中,而選擇居住在簡樸的圣瑪爾大之家,平時出行也會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以身作則地踐行其宗教信念,贏得了很多信徒的愛戴。
打破傳統的革新者
方濟各1936年12月17日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個意大利移民家庭。父親馬里奧是一名鐵路工人,母親雷吉納是一名家庭主婦。青年時期,他在工業技術學校取得化學技術員資格,但之后選擇了司鐸生活,進入首都維拉·德沃托(Villa Devoto)修院學習,成為耶穌會的初學生。他的出身和早年經歷奠定了他一生“服務窮人”的信仰根基。
他的宗教生涯始于阿根廷基層教區,37歲擔任耶穌會阿根廷省會長,在1998年成為布宜諾斯艾利斯總主教,并在3年后由時任教宗擢升為樞機主教。2013年3月,他以76歲高齡當選教宗,成為首位非歐洲出身且來自耶穌會的教宗。這一選擇打破了歐洲對教廷領袖長達1300年的壟斷,被《時代》雜志評為“2013年年度人物”,并連續兩年在福布斯全球權力榜上名列前茅。
方濟各的教宗任期以“現代化改革”、“社會正義”和“簡樸作風”為核心,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推動教會現代化。他公開呼吁教會破除傳統觀念,包容并接納離婚人士和LGBTQ+群體,允許女性擔任主教會議成員,并推動神職人員性侵案件的“零容忍”政策,要求教會直面歷史污點。
2.社會關懷。他發布《贊美你》(2015年)和《眾位弟兄》(2020年)兩份通諭,分別聚焦環境保護與消除貧富差距,將氣候變化定義為“道德危機”,呼吁全球團結應對不平等。通過宗教信仰推動世界和平和發展。
3.簡樸實踐:他放棄宗座宮殿的奢華生活,選擇居住在圣瑪爾大之家的簡樸房間,乘坐普通轎車、公共交通,以自己的行動來詮釋“教會應服務于窮人而非權力”的理念。打破了人們一貫以來對教宗“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教宗開始真正走入民間。
值得一提的是,他積極推動梵蒂岡和中國改善關系。2018年,中梵簽署了《關于主教任命臨時性協議》,緩解了中國大陸天主教會和梵蒂岡之間長久以來的緊張關系。同時,他還投身于維護世界和平的活動中,積極參與俄烏沖突的和平斡旋,并堅定支持移民的權益,在全球人道主義事務上做出了不少貢獻。
盡管一些天主教會內部的保守派人士批評其改革“過于激進”,但他的舉措讓原本與現代社會顯得格格不入的天主教會開始融入到當下的全球性事務中來,他個人也因為崇高的道德操守被贊譽為“21世紀最具道德感召力的領袖之一”,其影響力早已跨越了宗教界限。
葬禮安排:簡樸中的莊嚴
方濟各的離世略顯突然,但早有預兆。自2025年2月14日起,他因支氣管炎和雙側肺炎多次入院,雖于3月23日短暫出院,但病情持續惡化。4月20日,他仍堅持在圣彼得廣場發表復活節祝福,次日清晨因呼吸衰竭逝世。
終其一生,方濟各都在踐行簡樸的生活方式,葬禮也不例外。根據其生前修訂的葬禮規程(2024年頒布),梵蒂岡摒棄了傳統三層棺槨,改用木質棺材配鋅制內襯,遺體僅著紅色法衣,身旁放置象征復活的復活節蠟燭。靈柩陳列于圣瑪爾大之家的小教堂供信徒瞻仰,而非宗座宮殿,以此強調“牧師而非君主”的身份。正如其遺囑所示,葬禮費用由匿名捐助者承擔,這一安排再次凸顯其“輕物質、重靈性”的理念。
方濟各的這些做法與幾千年前孔子的理念頗有幾分相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論語·八佾》)。
葬禮將于4月26日在圣彼得廣場舉行,由樞機主教團院長主持,屆時預計將有多國政要出席。在墓穴選擇上,方濟各也放棄了歷代教宗長眠的圣彼得大教堂墓穴,而是選擇安葬于羅馬圣母大殿,以此表達對圣母瑪利亞的虔誠敬仰。
對于方濟各的離世,全球天主教會和政治人士都表達了哀婉。巴黎圣母院敲響88次鐘聲紀念其年歲,梵蒂岡啟動為期9天的哀悼期。信徒們稱其為“窮人的教宗”,菲律賓、巴西等國民眾自發組織街頭祈禱,社交媒體上#PapaFrancesco話題累計超10億次互動。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法國總統馬克龍、印度總理莫迪等領導人都表達了哀悼。
繼任者:傳統還是變革?
方濟各的去世也開啟了梵蒂岡權力過渡的復雜進程。根據《使徒憲法》,樞機團需在15-20天內召開秘密會議(Conclave),138名80歲以下的選舉人樞機將在西斯廷教堂投票,前三輪中,候選人需獲三分之二多數(92票)方可當選,后續輪次可轉為簡單多數制。
如一些電影和文學中描繪的那樣,在新教宗選舉期間,樞機主教們將被隔離于圣瑪爾大之家,禁用通訊設備,每日最多投票四次。選票焚燒后,黑煙表示無結果,白煙則宣告新教宗誕生。方濟各生前任命了80%的現任樞機,因此在此次參與投票的樞機人數上,改革派明顯占據較大優勢,但保守派的影響依舊很大,他們仍會竭盡可能來維護他們所珍視的傳統教義。
電影《Conclave》劇照
被視為下任教宗有力競爭者的人選包括:
改革派人選主要有:帕羅林(意大利),現任梵蒂岡國務卿,精通外交事務,主張溫和改革,被視為較為理想的折中人選;祖皮(意大利),方濟各的俄烏和平特使,以調和能力見長,因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獲得良好的聲譽;塔格爾(菲律賓),主張包容LGBTQ+群體,被譽為“亞洲方濟各”,不少人也在期盼繼拉美后,亞洲也能出一位教宗,但塔格爾此次當選的概率并不大。
帕羅林
保守派方面,包括:埃爾多(匈牙利),他堅決反對同性婚姻,強調回歸傳統價值觀;伯克(美國),曾公開批評方濟各的改革“偏離教義”,為其在保守派中贏得不少支持。
埃爾多
還有兩位來自非洲的新興力量,此次也頗受關注:安邦戈(剛果),代表非洲教會,和方濟各一樣關注貧困問題,但與其不同的是,他反對同性婚姻;圖爾克森(加納),主張環保與社會公正,是非洲教會中最支持方濟各路線的人士。
無論誰當選,新任教宗都將面臨巨大的挑戰。他要調和教會內部撕裂(如德國教會的“自治化”傾向),應對世俗化沖擊(歐美年輕信徒流失),還需帶領教會保持在國際事務上的影響力(如斡旋俄烏沖突、在環保議題上發聲等)。方濟各的遺產既是壓力亦是燈塔——繼任者需要延續方濟各的信念,讓古老教會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生。
結語:站在十字路口的牧羊人
方濟各用一生詮釋了什么叫做“謙卑服務”。從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貧民窟到梵蒂岡的權力中心,他始終以“牧羊人”而非“統治者”自居。他的葬禮簡化了儀式,卻未減損莊嚴;他的改革引發爭議,卻拓寬了教會的邊界。
正如其牧徽格言“Miserando atque Eligendo”(因仁愛被揀選)所示,這位“非典型教宗”的遺產,將長久指引教會在新時代中前行的方向。白煙升起時,新教宗面臨的不僅是權力的交接,更是一場關于信仰本質的追問:教會究竟為誰而存在?又如何在動亂紛紜的國際形勢下選擇方向?方濟各邁出了有力的一步,后繼者仍需繼續奮力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