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抗美援朝“長津湖戰役”打響時,遭遇了50年來最惡劣的嚴寒。美軍在南逃過程中,發現我軍六連125名志愿軍戰士一動不動全部被凍死,肅然起敬。零下40度,潛伏六個晝夜,抗美援朝“冰雕連”,英雄不朽。
彭德懷總司令率領中國志愿軍奔赴朝鮮戰場,于1950年11月發起了著名的長津湖戰役。我軍當時的作戰計劃是要誘敵深入至長津湖,給美軍以伏擊重創。然而長津湖卻是朝鮮北部最冷的地方,而朝鮮又遭遇了最嚴寒的冬季。
援朝戰場上形勢嚴峻,美軍指揮官麥克阿瑟將自己的精銳部隊陸續調往朝鮮戰場。迫在眉睫之時,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九兵團也被緊急調往朝鮮戰場,總兵力10萬人左右。
我軍當時的戰略部署是,志愿軍42軍撤退以后,誘敵深入,隨后第九兵團開始接力,展開激烈的狙擊戰,將美軍一網打盡。
九兵團志愿軍是我軍曾長期駐兵于東南沿海地區的軍隊,此次因被緊急調往,并未配備足夠的御寒衣物便匆匆趕赴長津湖。
然而面臨著嚴酷的自然條件,身著單薄的戰士們不得不在零下30度的朝鮮戰場上用血肉抵抗嚴寒。
第九兵團的戰士們大多是來自南方的兵,這些南方子弟從未感受過如此嚴寒的冬季,也不曾穿過冬裝。
由于我軍物資短缺,九兵團每個班10個士兵只能共用一兩床棉被,士兵們只能把棉被鋪在雪地上彼此抱團取暖。
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入朝的第一天凍傷人數多達800人。
如我們所知,美軍的軍事裝備一直以來都是位于世界第一,并具有非常充足的戰爭后勤補給。每一個美軍士兵都有全套的御寒保暖裝備,皮帽子、棉衣、手套等等一系列防凍裝備,再加上溫暖的鴨絨睡袋。而我軍的物資儲備跟美軍則是相差甚遠。
當時的美國指揮官麥克阿瑟認為這是一場勢在必得的戰役,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志愿軍竟然半路撤退了,于是他選擇繼續發動猛烈攻勢。
其實此時的第九兵團志愿軍正迅速前進至美軍前方,打算來個阻擊戰。
前來支援的第九兵團為了追趕美軍部隊,并提前到達美軍逃跑的必經之路,只穿著單鞋的志愿兵們甚至跑掉了鞋都顧不得去撿,光著腳在雪地里飛奔,直到腳被凍得腫脹跑不動了而倒在雪地中。
憑借著我們志愿軍戰士們的堅韌和毅力,果然跑贏了美軍部隊,提前抵達美軍逃跑的必經之路上,時刻準備伏擊。
由于我軍戰略部署是要求志愿軍各部隊分散在長津湖周圍,并進行夜間作戰,且不可大面積生火,許多士兵甚至沒吃上一口熱飯。這在零下30度的冰天雪地里無異于一種摧殘。
然而士兵們心中卻是火熱的,他們熱切期待祖國走向勝利的那一天、將美帝本主義趕回老家的那一天。
朝鮮北部突降大雪后的氣溫甚至達到零下40度,中國志愿軍隊軍紀嚴明、戰士們超高的戰斗素質,使得中國志愿軍20軍59師177團6連的全體士兵們,為了祖國的勝利和未來,保持著整齊的隊形,如同雕塑般一動不動地趴在冰雪之中,槍口始終對著美軍即將到來的方向,直到活活凍死變成冰雕。
長津湖戰役僅僅7天的戰斗過程中,第九兵團志愿軍戰士們用生命在完成使命,多達4000人被凍死。"冰雕連"更是被稱作英雄連,全連125名士兵一槍未發,全部被活活凍死,至死保持戰斗狀態,雖死猶榮。
發現我國125名志愿軍士兵全部壯烈犧牲,美軍被眼前偉大的“冰雕”所震撼,并向這125名志愿軍戰士脫帽致敬。
我軍在打掃戰場時,從一位名叫宋阿毛的戰士口袋里發現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
“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愿軍戰士,冰雪啊!我絕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彭德懷總司令在看到這張被凍皺的紙條后幾度泣不成聲,第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在歸國途中,面向長津湖方向三鞠躬,淚流滿面。
正是有無數先烈們的奮不顧身,才有如今祖國的繁華昌盛。長津湖戰役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們以鋼鐵般的意志去戰斗的,更是扭轉朝鮮戰爭整體局面的重要戰役。
參考文獻:《朝鮮戰爭全史》
歡迎關注“史妹兒”,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文字原創,禁止未經許可的轉載,歡迎轉發到時尚圈、名流圈、朋友圈、馬桶圈、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