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為我照亮前方的路,也照亮了我的未來。"
"我要用我的知識服務我的國家。"
"我想讓我的家人和朋友、更多的盧旺達人,了解中文的魅力。"
盧旺達大學孔子學院近日以"中文:穿越時空的禮物"為主題,開展了系列特色活動。中文為盧旺達民眾打開了觀察多彩世界、接觸中國文化、了解中國的窗口,也給盧旺達青少年帶來了創造美好生活的新機遇。
《斯瓦希里語中文英語教材》在聯合國中文日到來之際發布,曾廣煜院長(左一)在現場。
盧旺達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曾廣煜:聯合國中文日到來之際,我們孔院多個教學點的師生用盧旺達出口中國的"四葉草"——咖啡、蜂蜜、茶和辣椒,創作漢字藝術。比如:用這四種產品書寫或拼寫出"酸甜苦辣";用漢字"山"描摹非洲的維龍加山脈;用漢字"水"呈現出盧旺達湖畔的美景;用漢字"舞"模擬出盧旺達非物質文化遺產英托雷舞蹈等。
2009年,盧旺達大學孔子學院正式揭牌,成為該國第一所孔子學院。目前在盧旺達境內,孔子學院已設立14個教學點,成為中盧兩國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段伊若老師(中)和她的盧旺達學生
盧旺達大學孔子學院中文教師段伊若:盧旺達大學孔子學院在全球孔院之中率先形成了"武術+中文"的特色體系,形成了中文老師和武術老師互相搭配的教師體系。孔院每年都會組織"中國武術進社區""中國武術錦標賽"活動,非常受當地民眾歡迎。武術成為增進兩國人民友誼的紐帶,讓當地人民愛上中國文化。
肖英輝老師(左一)在上中文課
盧旺達大學孔子學院中文教師肖英輝:我們專門開放圖書館和教室作為自習區,課間休息時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在座無虛席的教室里,學生們圍著老師追問學習難點;不同等級的學習群里,教師分享的資料總能引發熱烈討論。
在這些學習者中,盧旺達"網紅媽媽"丫丫令人印象深刻。最初,丫丫是被中文歌曲旋律吸引而來,每晚都用中文搖籃曲給兩個孩子啟蒙,現在她能專業演繹《戰馬》等多首中文歌曲。更難得的是,她的故事也為更多盧旺達女性帶來靈感:堅持學習,擁抱機遇,在多元文化中綻放光彩。
葉星(右二)在參加中文水平考試
盧旺達大學孔子學院學生葉星:中文就像一顆星星一樣指引著我,為我照亮前方的路,也照亮了我的未來。我已經通過了HSK5級考試,準備今年申請獎學金去中國留學。我的大學專業是土壤科學。中國的農業科技,特別是人工智能對植物病蟲害的防治、山地丘陵地區怎么提高產量,這些都是盧旺達需要學習的地方。我要用我的知識服務我的國家。如果能學以致用,讓盧旺達人過上更好的生活,我也會為自己感到驕傲。
張諾(右三)和老師同學在課堂討論
通過學習中文,當地學生體悟到了來自東方語言的詩意浪漫。
盧旺達大學孔子學院學生張諾:我學習的第一首古詩是李白的《靜夜思》,從這首詩里我知道了"月亮"代表著"思鄉和想念"。我們的語言里也有這種表達方式,我們說的是不同的語言,但是這種對愛的表達都同樣深沉。我想努力把中文學好,以后把這些美好的中文詩歌翻譯成我們的語言,讓我的家人和朋友、更多的盧旺達人了解中文的魅力。
孫子樂(左一)和他的同學在中文課上
盧旺達大學孔子學院學生孫子樂:我的爸爸是一名司機,他把中國商品從港口城市送到非洲各個國家。他告訴我,最近幾年盧旺達市場上的"中國制造"越來越多,于是我慢慢開始對這門語言產生了興趣。我還發現學習漢字很有意思,比如漢字里的諧音"年年有余""柿柿如意",這些有趣的漢字可以幫助我更快地記住詞語的意思,還可以知道中國的年輕人喜歡什么樣的方式聊天。
國際學校學生體驗年畫、剪紙等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記者|李雪薇
編輯|楊慧
主持|王新宇
制作|楊曉蕾
簽審|安然
監制|劉軼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