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4月23日電(記者 郎朗)在福建南平的山水之間,一位“人民樵夫”的故事曾感動中國。
“認準的事,背著石頭上山也得干!”
“何以中國·閩山閩水物華新”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上,身穿深藍夾克的演員,電影《樵夫廖俊波》和電視劇《一諾無悔》中廖俊波的扮演者郭廣平一亮相,喚醒了臺下觀眾關于廖俊波的記憶。
一個人究竟做了什么,可以讓那么多人在想起他的時候淚流滿面?飾演這位“人民公仆”,為什么成為郭廣平最難的表演經歷?
圖為“何以中國·閩山閩水物華新”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上,郭廣平扮演廖俊波。李太源 攝
與真實人物的“靈魂共振”
“我演過很多歷史人物,但最難的是廖俊波。”
演了兩次廖俊波,郭廣平頭發白了,出現在鏡頭前需要給兩鬢的白發染色。
第一次飾演電影版角色時,距離廖俊波過世僅僅一年,家人、同事尚未走出悲痛。
2017年3月18日晚上,福建省南平市原市委常委、副市長廖俊波在趕赴一個會議的途中不幸遭遇車禍、因公殉職,年僅48歲。消息傳出短短幾天,在網上悼念他的人數突破了40萬,群眾紛紛從各地趕來為他守靈,給他送行。
生命的最后45天,廖俊波有22個晚上在開會,14個晚上外出招商趕路,最近的一次3天跑了4個省,去了6家公司拜訪……他的車里常備著下鄉穿的雨衣雨靴、睡覺用的毯子,高強度的工作節奏,廖俊波的職業生涯中創造了一個個“奇跡”。
2011年6月,廖俊波任政和縣委書記,當時的政和縣被人戲稱為“省尾”,經濟發展各項指標長期居全省末位。他一到政和就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調研,下鄉村、進廠礦、訪社區,帶領政和人民建起了第一個工業園、第一個電商產業孵化園,短短一年,政和縣域經濟發展指數在全省的排名就提升了35位,后來更是創造了在傳統農業縣建起省級工業園區“政和速度”。全縣財政總收入從2011年的1.6億元上升到2016年的4.5億元,連續3年進入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全縣貧困人口減少3萬多人,脫貧率達69.1%,實現了貧困縣脫胎換骨的蛻變。
“人民的樵夫,不忘初心。上山尋路,扎實工作,廉潔奉公。牢記黨的話,溫暖群眾的心。春茶記住你的目光,青山留下你的足跡。誰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誰裝進心里。”這段話,是2017年度感動中國人物組委會寫給廖俊波的頒獎詞。
每個人都對廖俊波保有難忘且鮮活的記憶,如何讓他們認可熒幕上的形象?這對郭廣平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圖為郭廣平接受采訪。李太源 攝
“成為”廖俊波
廖俊波微信名叫“樵夫”,他曾對女兒說,自己就是個包工頭,幫大家干活的。
為了更貼近人物,郭廣平試著像廖俊波那樣生活。
他看了廖俊波的工作筆記,走遍他生前工作的每個角落:政和縣的辦公室、武夷新區的工地、榮華山產業園的田間地頭。在食堂,他坐在廖俊波常坐的位置吃飯;在深夜,他與廖俊波的同事徹夜長談直到凌晨,“必須知道他到底是怎樣的人,包括他的不完美。”
比如,他常常對家人“爽約”:看望家人的路上接到電話有老百姓在辦公室等著,他二話不說立馬掉頭;答應父母金婚的時候幫他們補拍婚紗照,也沒能實現……但對于百姓的訴求,他從未怠慢。
“我到廖俊波工作過的地方,跟他的親人和同事一起生活,我們每每聊到廖書記的時候,他們都止不住流下了眼淚,他們哭,我也哭。”郭廣平說。
電影和電視劇兩次飾演廖俊波,郭廣平做了大量的案頭工作。他和廖俊波的親友打成一片,了解他的成長經歷,每個人對廖俊波的印象碎片般湊,一個逐漸清晰的身影在郭廣平腦海中成型。
他是微笑著的。“他真心實意希望大家都能進步,不管工作再忙,他永遠都是快樂的,身邊永遠涌動著一股積極的能量。”
但他也是嚴格的。他工作起來從不馬虎,工作人員在他面前從不敢懈怠。“這或許跟家風有關。”郭廣平說。
當初廖俊波每到一個地方上任,廖俊波的父親都會親自到當地,匿名了解百姓對兒子的評價,寫給廖俊波的家書里,也時刻在提點勉勵:“我悄悄到了政和已有3次。走了大街小巷轉悠了幾圈,對你在這邊的工作情況與口碑都有所了解,老百姓對你的評價還過得去,你一定要再接再厲……律己以廉,撫民以仁,存心以公,蒞事以勤,這些年從我了解了你的情況看,你還做得可以,希望你永遠保持。”
廖俊波生前的事跡無時無刻不在感動著郭廣平。電視劇里,廖俊波與工人同吃年夜飯、在工地解決難題的場景,均取材真實事件。“他真的是把人民的利益、把老百姓的一切擺在心里,一個純粹的人,更是一個純粹的共產黨員。”
盡可能捕捉細節、走進人物,這份投入讓角色超越了表演。郭廣平的演繹不僅打動了觀眾也打動了廖俊波的親友:“他們說,‘你沒有演他,你就是他’,大家好像又看到了廖書記。”
將廖俊波的路走下去
20多年前修的水泥路,仍在用著;鄉村產業興起,年輕人紛紛返鄉創業;縣里的孩子也能考上北大,在老家上學一樣能改變命運……當年廖俊波播下的種子,現已遍地開花。
兩次拍攝結束,郭廣平與廖家人結下深厚情誼。“他們現在是我的親人。”每年赴閩,他必與廖父廖母相聚。
被廖俊波事跡精神深深打動,郭廣平也決定繼承這份遺志,為延續廖俊波對教育的重視,郭廣平聯合多方發起“廖俊波鄉村教育基金”,幾年間,他們共籌集資金1000多萬元,資助了閩北山區數以千計的兒童。
如今,郭廣平的形象幾乎與廖俊波在眾人記憶中重疊。“當觀眾忘記我是演員,只記得‘廖書記’時,我就成功了。”
廖俊波用生命詮釋了共產黨員的信仰,而郭廣平通過藝術與行動,讓這份精神跨越時空,照亮更多人。
在這片土地上,楷模精神永不落幕,新時代的答卷正由千萬人共同書寫。(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