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閱讀習慣的養成至關重要。它不僅能拓寬孩子的知識面,提升語言表達與思維能力,還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有著重要作用。閱讀時,孩子會沉浸在書中的世界,可以讓大腦從緊張的狀態中放松下來,進入一種愉悅和寧靜的心理狀態,起到緩解壓力、放松身心的作用。
此外,閱讀能夠讓孩子體驗各種不同的情感,如喜悅、悲傷、憤怒、同情等。通過感受書中角色的經歷和情感,孩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類的情感世界,增強自己的情感感知能力和同理心,同時也為自己的情感提供一個宣泄和釋放的渠道。
一是給閱讀“配對鑰匙”。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興趣和閱讀能力挑選書籍。低齡兒童可以選擇色彩鮮艷、圖畫豐富、文字簡單的繪本,以激發他們對閱讀的興趣。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家長可以引入橋梁書,幫助孩子從閱讀繪本過渡到閱讀文字書。對于大一點的孩子,家長要了解他們的興趣點,科幻、歷史、文學等題材任其選擇,精準開啟孩子閱讀的大門。
二是打造閱讀“魔法角落”。家長可以在家中設立專門的閱讀角,將孩子喜歡的書陳列其中,擺放舒適的桌椅,讓閱讀角成為孩子的小天地。家長要以身作則,減少看電視、玩手機的時間,多在孩子面前閱讀。家庭的閱讀氛圍會像一雙無形的魔法之手,吸引孩子主動拿起書本。
三是給閱讀定個小目標。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閱讀計劃,將閱讀任務分解成小目標,每周設定一個閱讀主題,如童話周、科普周等。同時,制定獎勵機制。有了明確的計劃和獎勵機制,孩子就像有了前進的燈塔,更有動力堅持閱讀。
四是開啟閱讀“趣味互動”。閱讀過程中家長與孩子互動,能夠加深孩子對內容的理解。家長可以在閱讀中提問,如“你覺得接下來會發生什么”,鼓勵孩子預測情節發展。讀完后,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書中人物、情節,分享彼此的感受。這種互動讓閱讀不再枯燥,變成親子間充滿趣味的交流,能夠顯著提升孩子閱讀的積極性。
五是家長要成為閱讀的“超級榜樣”。孩子善于模仿,家長熱愛閱讀,孩子也會受到影響。家長可以分享自己閱讀的好書,講述閱讀中的收獲和樂趣。例如,爸爸分享歷史書籍中的有趣故事,媽媽分享讀完一本小說的感悟。在家長這個“超級榜樣”的帶動下,孩子會將閱讀視為生活中重要且有趣的事情,逐漸養成閱讀習慣。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并非一蹴而就,家長需要用耐心和智慧,持之以恒地引導孩子,讓閱讀成為孩子受益終身的好習慣。
來源:學生健康報
文: 吳昆
策劃:張燦燦
編輯:穆薪宇 楊真宇
校對:李詩堯
審核:秦明睿 葉龍杰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訪問yuanben.io查詢【U8I3UZ19】獲取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