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鍋香隔鍋香。去了好久的貴州,終成一稿。
——今天的編輯 門牙
從2023年開始,幾乎每一個大小節假日(特別是春節),我都愛往貴州跑。反正想不到去哪個地方的話,我就會盲沖貴州。
因為它:好吃。
在凱里吃過至今都無可替代的牛遢邋,在貴陽跟到學生娃兒吃過辣子雞蓋飯。慕奪奪粉兒之名去了安順,遇到市場上的牛板筋砂鍋飯,好吃到不想回家。
今年年初,我去了一趟銅仁。先是在江口縣吃到了獨一無二的鹵盤,后又在中心市場為小屜烤出來的鍋巴腿軟。
頂頂好吃的當地風味,自然是很難帶回。不過,得益于這幾次貴州之行,我微信里的貴州小攤攤兒老板兒漸漸多了起來。
從此,根本不消成都市面上有多少正宗、非正宗的貴州味,本精神貴州人有了這三大貴州菜市場巨頭的微信,簡直等同于一鍋端了整個貴州!
銅仁干豆豉
當時原本是慕名跑去銅仁小十字菜市場吃油條糊糊的。炸得金黃酥脆的油條,剪了小塊,和上粘稠的米糊,這是我在銅仁當地吃到的最好吃的小吃了。就是帶不走。
一頓美餐之后,我繞著菜市場走了一圈,意外發現了這家店。它是在整個菜市場鬧市區的背面,那天正值小雨,一個大哥獨自守在攤前,生意一般。
我一眼看中了他攤上的干豆豉和糟辣椒。干豆豉沒有多余的粉末,清清爽爽的,只聞到一陣經過風干的豆子香。
糟辣椒里面加了一些姜絲,打開就能聞到新鮮辣椒的香。
因為我買的豆豉太少,大哥稱都懶得稱,說這一小把還不到十元錢,送我了。好吃再來。
拿回家放到年后的一天,我抓了一小撮來蒸魚,真是香了我一屋子。于是翻遍了過年期間的微信交易記錄,終于和大哥連上線。
大哥非常樸實,打字太多他就發語音,說的都是貴州話。看樣子,我估計他很少做省外的生意,連發快遞都有些生疏。
不過大哥也是真熱情,我要了20元的豆豉,收到的時候嚇一跳,他給我連包帶送的量,夠我吃到明年了。
這回的豆豉拿回來,我除了日常為清蒸魚做配之外,又解鎖了一個新吃法——豆豉干煎雞。
去骨的土雞腿肉,切小塊碼味,然后用類似平時干煸雞一樣的做法,只是里面多了一味豆豉,便在這道四川人傳統的青椒干煸雞之外,又多了一絲來自貴州的獨有風味。
豆豉吃起來不咸,不粉。基本就是一顆一顆曬干了的豆子,未經任何人工的味道,是時間流轉出來的醇厚的醬香。
還有一回,遇到我閑出了能把空心菜分為桿桿和葉子吃的空檔,就順勢把空心菜桿切碎,加了一撮小米椒,再扔一把這個干豆豉進去。
絕配的咸香與鮮辣,讓寡淡無味的空心菜桿,硬是乖乖繳械投降,交出最淳樸的莖類清香。
吃這個下米飯,米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從這個世界消失的。
還有糟辣椒。我拿回來之后就當豆瓣兒那么用。畢竟對我來說,它真的就是水浸的豆瓣兒,熱量比豆瓣兒低太多了。
我用它炒雞胸肉片。經油那么一烹,辣椒紅遇上雞肉白,一股辣中帶酸的味道直沖眉心。生姜便是這其中最好的點綴,遇上那種經發酵而成的自然乳酸,一切都是渾然天成。
難怪回鍋肉雖是經典川菜,遇上這糟辣椒,也會不免生出一個分支,叫:黔味回鍋肉。
如此看來,糟辣椒也可等量代換為貴州人心目中的郫縣豆瓣兒。像我這種精神貴州人,冰箱頭必須有一格,是它的專位。
各種糟辣椒、豆豉、泡海椒,價格詳詢老板
? :13721578942
遵義海椒面
這家在遵義走馬壩菜市。是我貴州之行歸途中的停靠點。
當時計劃在著名辣子雞景點——姐妹辣子雞走一遭,打個包。沒想到大名鼎鼎的姐妹放假歇業,只得退而求其次,在它對面的邵松排了個號。
炒辣子雞至少都要等半個小時。我也是包到這個菜市場逛了好幾圈,最終在辣子雞店背靠背的方位,找到了這家賣海椒面的寶藏。
不過我第一個下手的,還是豆豉。它和我之前在銅仁買的那種干豆豉完全兩回事。
它微潤,膨脹,和了均勻的大顆粒海椒面,猖狂釋放來自豆子王國另一個維度的香。
拿回家之后,它幾乎是我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味佐菜。因為有了它,炒所有蔬菜的邏輯都變得更為單線和傻瓜——切小,加豆豉,炒。
漸漸地,我發現我比以前更愛吃這些蔬菜。這個豆豉它不咸,僅有的咸香點對點地精準供給到蔬菜的每一絲肌理。
它也不辣,大顆粒的海椒面間或摻雜其中,咀嚼的時候咬破一個,又多一絲貴州糊辣殼較為粗獷的香。
海椒面是我要著重講的。我買了兩種:燒烤海椒面和木姜子糊辣殼。
當然作為一個成都人,我對它們的用法肯定沒辦法和一個標準的貴州人對齊。燒烤海椒面除了用作蘸料之外,它作為干拌菜的一味底料也還不錯。
我比較喜歡用它來拌雞胸肉。
無油烤熟,切條,加小蔥、香菜,有條件再加點折耳根,然后就是鹽和燒烤海椒面墊底,糊辣殼和一小坨白味豆腐乳斷后——這是我吃過無數次雞胸肉之后,鉆研出來的最好吃的一種吃法。
木姜子糊辣殼是開蓋就聞得到一股貴州紅酸湯的味道。有天我裝了一小袋給同桌@土豆兒 ,一上午她給我說了兩次:“你這個海椒面兒太香了,放到那兒就香。”
兌蘸水是它的宿命,不過在這之外,我獨愛在炒肉絲的時候撒一把進鍋里,那種又貴又泰的刺激辛辣芳香,讓平平無奇的炒肉絲又多了一番意料之外的風味。
我的糍粑辣椒也是他們家買的。在我這個成都人看來,糍粑辣椒和糟辣椒的用途大差不差,但是糍粑辣椒沒有糟辣椒的酸香,而是偏重于醬香。
貴州人在辣椒這件事上,真的是分區比針尖還細!這個沒法比到底誰更好吃,純屬按個人口味喜好,為不同的菜色成就不一樣的氣質。
? :17708527410
畢節豆腐干
這家原是同事@莉莉絲 推薦給@土豆兒 的,說他們家的手撕豆腐特別好吃。
@莉莉絲 推薦他們家的包漿小豆腐和糍粑豆腐,加了老板兒微信之后,經他推薦,我最終下單:糍粑豆腐、手撕豆腐(六龍豆干)、八步臭豆腐。
快遞隔天就到了,他還特意送了我兩包海椒面和一個黃粑,說好吃下回可以買。
手撕豆腐我是直接拆袋就送進烤箱的。烤之前,它聞到就有一點點豆腐發酵的臭味,但又不是臭豆腐那種臭。
烤好之后,一屋子都是香香豆腐干兒的味道。出于個人飲食習慣,沒有另外加任何一滴油。蘸了老板兒標配的海椒面吃,我想這個水平,足夠去小學門口擺攤。
這個豆腐干兒很純,我個人覺得下一回可以直接把它當普通豆腐干兒那么吃——切細條,炒肉絲。絕對是世間僅此一份絕無僅有的豆腐干兒炒肉!
糍粑豆腐,其實就是糯米糍粑包餡兒的豆腐。皮薄,底厚,抹點油煎得焦黃甚至微糊,應該更香。
糯米肉頭很足,餡兒是半漿糊狀的,有豆腐干、折耳根,香辣味的。糯嘰嘰遇上黏糊糊。一個在口感上負責敦實穩重,一個在味道上負責天馬行空。
八步臭豆腐真的是無需在八步之外,一步之遙便能聞見的臭豆腐。拿出來的時候,就有點粘手,然后微微有點臭味。
烤了出來,它的本味倒是顯得很清淡,必須要蘸海椒面兒,才能把它的香味最大程度地消磨和釋放。
它吃起來并不是嗆人的臭。那種臭,是在你覺得就快要臭得你上頭的半途中,彎道甩尾給你來點兒香。
內里的氣孔經過高溫,全體起立待命。我用刀叉切了小塊吃,恍惚吃出了點兒藍紋奶酪的感覺,越吃,越覺得差二兩小酒。
? :QDBDG13618511215
這兩年分別去了貴州不一樣的地方。去一趟,帶著幾個當地人的微信,回來,一邊心心念念當地的好味道,一邊加單加單再加單。
當然,除了以上分享的三大菜市場巨頭之外,我還珍藏了一個江口當地賣米酒賣茶葉的餐館大姐,還有還有,遵義之行沒有吃成的姐妹辣子雞,最終也接通了網線,吃上了第一口。
所以你還有什么珍藏的各地風味暗起沒分享的?快來留言區集合,一人交出一個風味人間的接頭暗號,交換答案哈!
今日編輯 | 愛吃貴州的門牙少女
本文系談資“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圖片
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門牙的門牙哪兒去了
屋頂著火
仙人指路
夕陽無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