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引言:
1979年,原本主管交通部的葉飛將軍調任海軍,出任第一政治委員.
對于這個人事任命,就連葉飛將軍本人都覺得無法理解。
因為他從來沒有管理海軍的經驗,完全是個門外漢,中央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優秀的人往往對自己的優秀不自知,上馬滅敵,下馬治國,這是史書對于王侯將相最有含金量的評價之一。
然而,對于建立新中國的一眾“天降猛男”而言,這不算什么,對于葉飛將軍來說,這也只是作為開國上將的“基本素養”罷了。
文武全才
1934年10月,隨著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整個閩東蘇區的軍事力量都大為削弱,給了國民黨軍隊提供了“清剿”的機會。
由于國民黨軍隊對福建蘇區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進攻,中共閩東蘇區的組織體系遭到極其嚴重的破壞。
偏偏在這個時候,組織內部又出現了叛徒。
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書記陳之樞叛變之后,情況雪上加霜,整個蘇區都與上級黨組織斷了聯系。
這個關鍵時刻,當時年僅20歲的葉飛站了出來,在蘇區黨委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下,他索性化整為零,和國民黨反動派打起了游擊。
抗戰爆發后,葉飛被調往華中,擔任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團長,在敵后戰場奮勇作戰。
他在江蘇地區組織義勇軍,率部襲擊上海虹橋機場,炸毀敵機,震動敵寇。
后任蘇中地區部隊首腦之一,積極組織抗擊日偽軍的戰斗,參與并指揮黃橋戰役、車橋戰役等。
特別是在車橋戰役中通過“圍點打援”,殲滅了數千日偽軍。
在之后的解放戰爭中,葉飛將軍更是戰功卓著,成為解放福建的關鍵人物。
當然,葉飛將軍可不是只懂得打仗的“莽夫”,在治理地方上也很有一套。
建國初期,葉飛主政福建,當時的福建由于地處和國民黨作戰的“前線”,加上省內幾乎都是大山,導致經濟十分落后。
他提出以交通為先導的發展戰略,主持修建了福建第一條鐵路——鷹廈鐵路,打通山海阻隔,結束福建“路無寸軌”的歷史。
正是因為出色的工作能力,葉飛在黨內具有非常高的威望,中央才會放心讓一個門外漢去管理海軍。
我需要一個人
當時葉飛對于這個任命頗感意外,在和鄧小平的通話中,誠懇的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自己完全不懂海軍,去到部隊上會很難。
鄧小平則表示,正是因為你完全不懂海軍,中央才會選擇你。
面對這個艱巨的任務,葉飛首先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自己的老部下魯冰。
和葉飛將軍一樣,魯冰也是在戰場上大殺四方的“狠人”,在一次戰斗中被打中六顆子彈,卻依然不下火線,又跟著部隊走了七里山路。
抗美援朝期間奉命出征朝鮮,在戰場上和美軍正面拼殺,戰功卓著。
抗美援朝之后,魯冰離開軍隊在地方進行建設。
1978年,魯冰跟隨隊伍去搞“撥亂反正”,深得葉飛賞識。
一年之后,在葉飛的要求下,中央軍委將魯冰從地方調任部隊,重新入伍擔任海軍黨委秘書。
葉飛剛來到海軍的時候,在歡迎會上進行了簡短有力的發言:“三年之內搞不好海軍建設,說明我完成不了任務,應該打包走人。”
事實證明,讓葉飛和魯冰這倆門外漢管理海軍的決定是無比正確的。
兩人雖然都非海軍出身,但是在短時間內卻通過鐵腕整風迅速穩定住了軍心,迅速完成了中央下達的任務。
當時中國海軍的技術裝備,還落后于蘇聯和美國一個身位都不止。
葉飛大力提倡技術建軍、培訓艦艇人才,特別是要引進蘇聯及西方海軍的先進經驗,為中國海軍由近海防御向遠洋作戰轉型奠定初步基礎。
結語
和許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一樣,葉飛和魯冰既能帶兵打仗,又能抓經濟建設國家,還能治理軍隊。
如今的盛世,離不開這些文武兼備的人民功臣的默默付出。
參考:
大江南北雜志
溫嶺黨史(2006年第1期 總第46期)
鄧小平揭開海軍新一頁_CCTV.com_中國中央電視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