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下簡稱“銀登中心”)近期發布的2025一季度不良貸款轉讓業務數據顯示:期內成交159單、未償本息金額483億元,其中個貸不良成交128單、成交規模370.4億元,同比增長357%、760%。
分析者認為,這一方面反映出金融機構個貸不良資產的增速太快,處置壓力較大;另一方面,個貸不良批轉成交的增長,也與金融機構“不良認定”趨嚴直接相關,比如2024年《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辦法》將不良認定標準從逾期90天提前至60天,撥備覆蓋率要求從120%提升至150%,倒逼機構加速出表。
從個貸不良資產結構類型看,今年一季度,個人消費貸款、信用卡透支、個人經營類貸款規模分別為268.2億元、51.9億元和50.1億元,占比分別為72.4%、14%和13.5%。其中,個人消費貸款占比已經實現連續兩個季度上升,成為最主要的處置對象。
個人消費貸成為一季度個貸不良資產批轉處置大頭,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信貸需求不足?。
二是?不良貸款率攀升?:為搶占市場份額,銀行不斷下調消費貸利率,導致部分銀行個人信貸業務不良貸款率攀升。公開資料顯示,2024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高達3.3萬億元,其中個人消費貸、個人信用卡貸款等零售不良資產占比為30%,約為1萬億元?。
三是?市場環境變化?:隨著個貸不良轉讓試點的不斷開展,金融機構開始具備成熟的批轉管理能力,逐步向表外資產要利潤,個貸不良業務作為逆周期行業,被市場看好。
四是?個貸不良轉讓試點的成熟?:隨著個貸不良轉讓試點的不斷開展,地方AMC都是批量個人業務主力,不過這一格局正在被打破。2025年一季度,中國信達(1359.HK)進入業務前十大活躍受讓方機構名單。
五是?價格競爭加劇?:由于供需失衡和投資者對資產質量的悲觀預期,個貸不良資產的價格競爭加劇,折扣率不斷下降。這種價格競爭也促使更多資產被批量轉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