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癥是一種常見的癥狀,很多人都有過天旋地轉、站立不穩的經歷。中醫劉紅旗指出,眩暈癥類型多樣,了解其分類有助于更好地應對和治療。
從西醫角度,眩暈癥主要分為周圍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周圍性眩暈多由內耳迷路或前庭神經病變引起,像梅尼埃病、迷路炎、藥物性眩暈(如鏈霉素或慶大霉素中毒)及前庭神經炎等。患者常感覺自身或周圍環境劇烈旋轉,伴有惡心、嘔吐、耳鳴、聽力下降等癥狀。中樞性眩暈則是腦干、小腦、大腦及脊髓病變所致。這類眩暈癥狀相對較輕,但可能伴有其他神經系統癥狀,如頭痛、意識障礙、肢體麻木等。
中醫則將眩暈癥分為虛性眩暈和實性眩暈。虛性眩暈與氣血不足、腎虛等陰虛問題有關,患者常感到頭暈、乏力、精神不振,尤其在疲勞或情緒波動時癥狀更明顯。實性眩暈則與氣血淤滯、痰濕阻塞有關,患者會有頭沉、目眩、頭痛、惡心等癥狀,在氣候潮濕或飲食不當時癥狀會加重。
此外,還有心因性眩暈,與心理因素相關,焦慮、抑郁等情緒狀態可能導致或加劇眩暈癥狀;眼性眩暈,由視覺和視動刺激誘發,或是眼睛疾病如急性眼肌麻痹引起。
不同類型的眩暈癥治療方法不同。中醫則通過中藥調理、針灸、推拿等特色療法,根據患者具體證型進行辨證論治。了解眩暈癥的類型,有助于我們及時就醫,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早日擺脫眩暈的困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