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心中所想,都在這個世界上。推開書的門,隨我往深處尋。”
1616年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 《堂吉訶德》作者塞萬提斯和英國戲劇大師莎士比亞的逝世紀念日,兩位文豪在同一天擱筆星辰,令人嘆息。
每年的4月23日,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有一個傳統節日“圣喬治節”,在這一天,人們互贈玫瑰和書籍,象征智慧與愛的結合。后來,演變為“書與玫瑰節”。
1995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正式將4月23日定為 “世界圖書與版權日”,旨在鼓勵全球民眾,尤其是青少年,發現閱讀的樂趣,尊重作者的知識產權,提出“讓世界每一個角落的每一個人都能讀到書”。
當書頁開始翻動時,古時月、今時人,共沐千秋智,同書萬古魂。
自2001年起,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每年選定一座城市作為“世界圖書之都”,舉辦圖書展覽、朗讀會等活動,今年是巴西的里約熱內盧,作為世界讀書之都,該城市在一整年中,即當年的讀書日到下一年的讀書日,要持續的組織開展讀書相關的活動,直到下一個城市的接續。
中國自2006年起就推廣全民閱讀,多地舉辦書展、講座等,希望中國在不遠的將來能有城市當選世界讀書之都,讓閱讀的星火接力傳遞,讀書日的種子會在各國土壤中生長出不同形態。
對于閱讀,他們曾說: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歌德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高爾基
“沒有書籍的屋子,就像沒有靈魂的軀體。” ——西塞羅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劉向
書頁翻動間,我們與哲人對話,與歷史對望,在文字的密林里尋得智慧的微光。當我們閱讀,我們不僅在汲取知識,更是在字里行間,重新發現自己的遼闊與深邃。
你正在讀的書,是平行宇宙的入口。
當你展開曹雪芹的《紅樓夢》,朱紅府門在紙頁間無聲洞開,太虛幻境的判詞早寫定了十二釵的命數,卻偏要她們在人間先活一遍風流;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里,馬孔多的雨季永不停歇,魔幻與現實在紙頁間交織;劉慈欣的《三體》中,黑暗森林法則冰冷而恢弘,宇宙的真相在字里行間緩緩展開;圣-埃克蘇佩里的《小王子》,那顆只有房子大小的B-612小行星便在你眼前緩緩旋轉。在這里,一朵驕傲的玫瑰會對你撒嬌,三座火山需要每天打掃,日落只需挪一挪椅子就能再看一遍。而J.K.羅琳的《哈利·波特》則讓對角巷的磚墻在翻頁的瞬間顯現,魔杖一揮,現實世界的邊界就此模糊。
“我們讀詩寫詩,非為它的靈巧。我們讀詩寫詩,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員,而人類充滿了熱情。醫藥、法律、商業、工程——這些是崇高的追求,且是生存的必要條件。但詩歌、美、浪漫、愛,這些才是我們生存的原因。” 《死亡詩社》
4.23,翻開下一頁人生。
策劃:馮秋紅
文案:李卓靈
制作團隊:南京曉莊學院新傳院教師一支部師生團隊
校對 陶善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