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老百校話強國”主題宣傳宣講中,向青少年開展宣講263場,受教育師生7.61萬人;
在“青少年黨史學習月”活動中,全市關工委聯合學校組織2萬多名青少年“游基地、學黨史”;
組織“五老”到中小學校開展法治宣傳教育117場,受教育學生1.3萬余人;
一組組數據,是安順市關工委2024年服務中心大局,服務青少年健康成長,推動全市關心下一代事業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一年來,安順市關工委緊扣“急黨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盡關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針,充分發揮廣大“五老”(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優勢,創新舉措、多向發力,為青少年成長厚植精神沃土,為基層治理注入“銀發力量”。
堅持立德樹人 傳承紅色基因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
在安順,黨的創新理論和紅色故事潤物無聲,激勵著全市青少年賡續紅色血脈、樹立遠大理想。
安順市關工委系統干部暨“瀑鄉紅老”宣講團培訓班開班
“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痹诎岔樖嘘P工委開展的“老少同聲頌黨恩·攜手奮進新征程——百名‘五老’百校話強國”主題宣講教育活動上,“五老”宣講團成員對青少年號召道。
市關工委主任楊志鳳告訴記者:“過去一年,圍繞立德樹人目標,全市各級關工委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持續發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讓理論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在“五老百校話強國”主題宣傳宣講活動中,147名“五老”宣講員深入學校開展宣講263場,用生動的語言和生動的事例,引導師生7.61萬人緬懷革命先烈,銘記紅色歷史,爭做有理想、有信念、有擔當的社會棟梁之材;在7月“青少年黨史學習月”活動中,2萬多名青少年在全市關工委和各級學校的組織下,走進王若飛故居、陸瑞光紀念館等紅色基地,通過“游基地、學黨史”,深刻感悟黨的光輝歷程和偉大精神;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全市各級關工委緊扣時代主題,抓好愛國主義教育學習宣傳,組織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83場,受教育學生1.2萬余人次。
此外,市、縣(區)關工委與西秀區若飛小學、紫云自治縣格凸河小學緊密合作,共同舉辦了紅領巾講解員培訓班,培養了100余名“小小解說員”。這些“小小解說員”利用課余時間,在王若飛故居、紫云紅軍烈士紀念園等,為前來參觀學習的師生講述紅色故事。
“五老”工作室 情系下一代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做好關心和教育下一代的工作至關重要。
“五老”法治宣講進校園
“憲法不僅是國家的根本法,也是公民生活的行為準則。”這是“五老”宣講團成員盧婷走進普定縣第七小學開展“五老”法治宣講活動時說的。她通過生動活潑、貼近生活的案例,向學生詳細講解了憲法知識,通過分享法治音樂視頻,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法律知識。
關嶺自治縣關工委開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暨青少年道德法治宣講
在安順,“五老”群體活躍在各個角落,他們聚焦青少年的實際需求,在法治宣傳、生活幫扶、心理關懷等方面發力,為當地關心下一代工作增添亮色,助力青少年茁壯成長。
聚焦扶困助孤,譜寫關愛新篇。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蔣貴娥介紹,過去一年,全市各級關工委以關心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為己任,積極推進實施“五老”關愛工程,爭取社會力量支持,籌集關愛經費,春節、“六一”、寒假期間開展慰問活動,幫助邊遠貧困地區學校增加學習和體育用品,切實幫助青少年辦實事、解難題。
如何有效整合“五老”專業人才和陣地資源,更好聚集關愛服務青少年的力量優勢?我市著力打造“五老”工作室,搭建關愛青少年的高品質平臺,廣聚社會各界的“五老”優秀人才,使廣大“五老”在關心下一代的廣闊舞臺上老有所為、發光發熱。
安順經開區關工委開展“老少同聲頌黨恩·攜手奮進新征程”主題宣講活動
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辛衛華介紹,目前,全市關工委200多名“五老”志愿者領建、承建“五老”工作室43個,服務項目遍及宣傳宣講、科技服務、文化傳承、心理關愛等領域。“五老”志愿者結合自身特長,以社區、學校為主陣地,“五老”工作室為平臺,開展“五老”道德講堂、文化講堂、家風講堂等活動72場,引導青少年養成良好習慣、學習優秀文化、傳承優良家風。
“‘五老’志愿者們依托‘五老工作室’的平臺,憑借豐富的人生閱歷、專業技能和社會責任感,主動投身社區服務,為基層治理和青少年成長注入了一股溫暖而堅實的力量。”馬槽社區黨政工作部部長張厚萍告訴記者,馬槽社區“五老工作室”自2023年10月掛牌以來,堅持每月開展一次講座,內容包含心理咨詢、法律知識、講故事、家風、家訓等,讓社區在互助共融中煥發新的生機。
一枝一葉總關情,點點滴滴暖人心。一年來,一項項務實舉措、一次次關愛幫助、一個個“銀發”身影,正用大愛托舉起祖國明天的太陽。
服務鄉村振興 彰顯使命擔當
“誰家蜂糖李開花掛果有異常,就去找找謝家祥。”這句話是鎮寧自治縣六馬鎮農戶們的口頭禪。
謝家祥是誰?
謝家祥做科技培訓
他是投身科技顯余熱的“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是鎮寧自治縣關工委科技培訓團團長、老科協會長、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2001年12月退休后的謝家祥,兩年后加入鎮寧自治縣關工委繼續發揮余熱,一干又是20多年。如今,82歲高齡的他,仍然心系農村發展,持續為鎮寧蜂糖李、小黃姜等產業發展貢獻力量。
謝家祥說:“年輕人有年輕人的干勁,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優勢。我將繼續發揮余熱,善用自己的科學技術與知識,堅持不懈地服務好農業、農村、農民?!?/p>
市關工委副主任高開鵬介紹,2021年以來,安順積極打造“瀑鄉紅老”工作品牌,積極邀請老同志開展科普講座、技術培訓,幫助返鄉青年創業和培育農村科技人才,成立了安順市“瀑鄉紅老”宣講團和安順市關工委“瀑鄉紅老”主題宣講團,讓更多老同志在農業現代化的實踐中綻放光彩。
過去一年,為了助力鄉村產業振興,培育農村講政治、有理想、懂技術、會經營的青年人才,全市各級關工委積極爭取資金50余萬元,組織市縣兩級100多名科技服務團成員,舉辦科技培訓班51期,培訓1870人,并對15個鄉村振興科技示范基地建設項目進行調研指導,取得顯著成效。
“五老工作室”志愿者在西秀區馬槽社區開展家庭教育講座
隨著鄉村產業振興工作穩步推進,“五老”隊伍憑借獨特優勢迅速融入鄉村治理體系,以豐富經驗和熱忱擔當,為鄉村基層治理與發展注入強勁活力。一年來,近3000余人(次)“五老”,深入基層開展移風易俗、家風建設、文化傳承、矛盾化解等文明實踐活動,在“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組織中發揮作用。
老驥伏櫪,壯志猶存。過去一年,全市共建覆蓋市、縣、鄉、村和學校的關工委組織2207個,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各條戰線上,4300余名“五老”深入校園、社區、鄉村,積極投身到安順高質量發展征程中,成為一道美麗的“銀色風景線”。
市關工委主任楊志鳳表示,市關工委始終堅持“急黨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盡關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針,凝聚“五老”力量,匯聚起一股股愛的暖流,呵護下一代成長。
安順日報融媒體中心記者胡典 陳思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