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蘭州4月23日電 (劉新艷 趙彬)谷雨節氣過后,甘肅慶陽西峰區的黃土溝壑間,層層疊疊的綠意爬上峁梁。老一輩西峰人記憶中從春刮到冬的風沙、灰蒙蒙的天空,正在逐漸被漫山綠樹、湛藍晴空取代。
西峰區位于董志塬腹地,這里溝壑縱橫,峁梁交錯。為了改寫黃土與風沙的對話,西峰人攥緊了手中的鐵鍬,開始了從“植綠”到“護綠”的生態守護。
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武家川區。(資料圖)唐昊 攝
“這些新綠爬滿溝溝峁峁,就是護土的墻、生金的窩,比啥家底都實在。”58歲的張德和,足跡踏遍了西峰區7個鄉鎮的溝峁山梁。作為西峰區彭原鎮義門村的種樹“老把式”,農閑時,他總跟著當地綠化公司的工程隊跑,哪里要挖魚鱗坑、栽行道樹,他就出現在哪里。
近年來,西峰區牢固樹立“生態優先、保護第一”的生態建設理念,以綠色發展為主線,不斷加大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治理力度,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能。
每年三月,西峰區便掀起“綠色總動員”,機關干部、學校師生、企業職工組成植綠隊伍,向董志塬周邊的荒山禿嶺、干涸溝谷、公路沿線進軍,栽下一片片防風固沙的“生態鎧甲”。
慶陽市區干部職工在西峰區路堡村義務植樹。(資料圖)吳躍茗 攝
截至2024年底,西峰區已建成義務植樹基地27處15200畝,栽植各類樹木132萬株,全民義務植樹盡責率達到95%以上,實現了“栽下一片苗、凝聚一條心、守護一方土”的雙重價值。
與此同時,西峰區全力打響“三北”工程黃河“幾字灣”攻堅戰,深入謀項目,積極爭項目,努力落項目。2024年爭取資金1120.8萬元,實施了隴東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和水土流失治理項目、2023年第一批森林植被恢復項目等5個項目,完成造林綠化(種草)面積60259畝。項目資金總量、實施面積為近三年最多。
隨著林地面積逐年增多,生態保護意識不斷增強,西峰區積極采取行動,通過公開選聘、精準培訓,組建起一支128人的專業護林員隊伍。
每天,護林員們都會按時踏上巡邏之路。仔細察看林地的每一個角落,巡查林區內有無放牧、野外用火、游客燒烤、林木損壞等情況。在防火期,護林員更是加大巡查力度,向周邊居民和養殖戶宣傳防火知識,成為守護生態綠洲的“流動哨兵”。
西峰區運用無人機開展森林防火和隱患排查工作。(資料圖)李麗娜 攝
同時,西峰區依托科技賦能,積極探索“無人機+”模式,發揮“空中哨兵”優勢,構筑空地一體化“防火墻”。
“無人機飛行高度可達500米,通過搭載高清攝像頭和熱成像設備,對林區進行空中動態巡查,在可視范圍內如發現煙霧或溫度異常,就可立即定位并通報徒步巡護隊伍前往處置。”西峰區森林消防大隊宣傳員李晉介紹說。
植綠于荒山禿嶺,護綠在晨昏四季,守綠至草木成蔭。截至2024年底,西峰區總土地面積149.89萬余畝,其中林地面積46.46萬余畝,占到總土地面積的近三分之一,森林覆蓋率提升至26.77%。(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