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時代都有當代人各自喜歡的時尚,尤其是穿衣服的風格,它更能體現百姓的生活情況和精神狀態。
現在的時尚界可謂是百家爭鳴,年輕人可選擇的風格也變得更多,不過在七、八十年代時,人們的眼光卻出奇的一致,那就是“的確良”。
當時的“的確良”就像現在的手機,十分普遍,無論是穿的還是蓋得,都有它的身影。
可時過境遷,曾經風靡全國的“的確良”卻早已銷聲匿跡,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并沒有離開人們的生活,而是換了一個更鮮為人知的名字。
的確良的由來
都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在建國初期,國內的工業基礎還十分薄弱,百姓在吃穿用各方面都比較緊張。
當時,人們穿的衣服大多都是“粗布衣”,后來國家啟動了棉布計劃定量供應,開始按照人頭發放布料,而“布票”也是這個時候誕生。
按照規定,童裝、邊布和五寸以下的布料,都需要按實收票,而蚊帳布料則按兩斤折收布票,這就導致每個家庭分到的布料都十分緊張。
再加上,在1956年時國內還遇到了嚴重的水災,導致大面積棉田減產,紡織業的供應減少也使得百姓可使用的布料更加緊張。
對于普通家庭而言,一年到頭都很難見到一件新衣服,而且棉布又非常容易損壞,所以人們只能一個接一個的打補丁,于是就有了“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說法。
當時,心系民眾的毛主席敏銳地察覺到了百姓的穿衣艱難,于是便提出引進一些“化纖”的想法。
化纖很早就在國際上流行開來,英文名叫“Dacron”,國內最先嘗試的地區是廣東一帶,而當地人就給化纖起了一個很獨特的名字“的確靚”。
在引進化纖的理念開始推行后,化纖逐漸流向北方地區,可北方話跟廣東話又有著很大的差異,所以就把“靚”聽成了“涼”,于是北方人就稱其為“的確涼”。
可穿過這種衣服的人都知道,化纖不如棉布吸汗、透氣,根本沒有“涼快”的特點,但它卻非常好洗、干得也快。
最重要的是,化纖比棉布更結實,就算穿很久也不會損壞,更不用打補丁,所以人們沖著它良好的特質將其改名為“的確良”。
的確良的發展
自從的確良進入百姓的生活后,人們就對它愛不釋手,不論是男女老少、帥哥靚女,擁有一件的確良就是街上最靚的崽。
當時,男孩的標準形象是腳踏一雙白球鞋、身穿藍布褲,胳膊肘上套件緞面般軟化的“的確良”,再剪個寸頭往街上一站,那就是徹頭徹尾的“酷哥”。
正值豆蔻年華的女孩,穿上的確良的白裙子,再頭上一層襯裙,走起路來裙角飛揚、儀態萬千,是那個年代最美的一道風景線。
在1994年《北京日報》文章《回望那個年代》中有一段話:一條表姐舍不得穿的“的確良”長褲,一件媽媽的“的確良”上衣,讓我湊足了行頭,后來好多年都是我炫耀的資本。
由此可見,當時的“的確良”就是當之無愧的時尚頂流,但由于它需要從國外引進,所以百姓得到的數量更是少之又少。
為了滿足人們對時尚的追求,毛主席又提出引進生產化纖的技術,而經過深思熟慮后,最終于1972年,將四大化工化纖中最大的一套化纖項目定在了遼寧遼陽。
從零到一的過程十分艱辛且動容,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那句:只要骨頭不散架,就要拼命建遼化。
這是一位名叫“黃雪官”的副排長提出的口號,當時他的胃病已經嚴重到了出血的地步,可當家鄉被圈定為化纖建設地之后,黃雪官卻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了工作中。
有了毛主席的英明決策,再加上無數個黃雪官的舍命奮斗,在7年4個月之后,中國最大的化纖基地成功建成。
從1981年9月開始,遼化每年都能生產出7.4萬噸化纖原料,這樣的產值相當于430萬畝的棉田產量。
更令人動容的是,遼化的建立也讓國內有了時尚的概念,因為在這之前人們穿的粗布衣只有黑、藍、灰三種顏色,這也因此被外媒稱為“藍螞蟻、黑螞蟻”。
可有了足夠的“的確良”之后,人們的衣服不會再起褶,顏色也多了起來,女孩穿上了碎花裙,男孩將襯衫塞進了褲腰里。
這種種現象都足以表明,的確良的出現具有劃時代性,它讓國內百姓的生活煥然一新。
那問題來了,當時風靡全國、影響了兩代人的的確良,如今為何消失了呢?
的確良走上的下坡路
隨著“的確良”的產量日益提高,它不再是人們逢年過節才舍得穿的珍品,人們的穿衣壓力也減少了很多,所以通行了30年的“布票”徹底消失。
與此同時,紡織品的產量也有了巨大的進步,這時人們發現,棉布雖然容易損壞,但穿著舒服、透氣。
反觀的確良,它透氣性差,夏天時容易產生靜電,冬天時也不容易保暖,更重要的是,要是身上有水、有汗時,的確良會粘在身上,如果是女孩的話很容易走光。
所以,的確良就慢慢地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到了如今人們更傾向于舒適的棉料,“的確良”的存在感也變得更低。
從事實來看,“的確良”只是被時代淘汰,但它做出的貢獻是無法磨滅的,而且也不用為“的確良”的消失感到灰心,因為現在的它依然活躍在人們的生活中,只是換了一個名字“滌綸”。
滌綸也叫“聚酯纖維”,是如今市面上大部分衣服的主要材料,只是因為它是化工合成的,所以用它做出來的衣服價格也更便宜。
不僅如此,滌綸的特性也依舊存在,那就是容易起靜電、耐熱性差、吸濕性差、透氣性差,所以人們也常調侃道:“不是衣服太差了,是我太窮了!”
總結:
的確良見證了我國的發展歷程,它的流行不僅是一種物質文化的體現,更是一種社會心理的反映,同時也代表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參考資料:
北京日報 《時髦不過“的確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