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知識產權局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聯合召開專題會議,正式啟動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數據知識產權試點工作。這一舉措不僅標志著安徽省在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中邁出關鍵一步,更為全國探索數據產權制度提供了先行樣本。
當前,我國數據總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但數據要素的潛力遠未被充分挖掘。數據權屬模糊、流通壁壘高、侵權風險大等問題,制約了數據價值的轉化。國家《數據二十條》明確提出建立數據資源持有權、加工使用權、產品經營權分置的產權運行機制,而此次安徽省試點工作正是對這一頂層設計的落地響應。
通過《安徽省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數據知識產權地方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安徽以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為突破口,聚焦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等優勢產業,率先構建數據知識產權確權、用權、維權全鏈條體系。這一改革的核心在于,將分散的“數據資源”轉化為可交易、可保護的“數據資產”,為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奠定制度基礎。
建立數據知識產權登記平臺,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數據來源、權屬關系、流轉路徑的可追溯存證。例如,對工業設備運行數據、用戶行為數據等分類分級,明確企業數據、公共數據、個人數據的權屬邊界,解決“誰的數據誰做主”的核心問題。
安徽試點形成的登記規則、交易范式等經驗,已納入國家數據知識產權制度框架設計,為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實踐支撐。
隨著試點工作的推進,安徽正催生三類新型市場主體:數據合規服務商、數據資產評估機構、數據交易經紀人。據測算,到2025年,全省數據知識產權相關服務業規模將突破50億元,帶動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長15%以上。
更深遠的變革在于產業生態重構。在數據知識產權制度的護航下,制造業企業可將數據資產納入資產負債表,實現“數據-資本-產業”的良性循環。正如奇瑞汽車通過數據資產證券化獲得研發資金,數據正從“副產品”蛻變為“新引擎”。
安徽省的試點工作,不僅是制度創新的試驗田,更是數字經濟時代的宣言書。當數據知識產權保護從政策文本轉化為實踐動能,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江淮大地上涌現的數據交易案例,更是一個用制度創新激活數據要素、重塑競爭優勢的未來圖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