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功,使濕濁去,水飲消,清濁分明,久之必降脂輕身。
用其治臌脹:
一者取之益氣扶正,因臌脹為病,病機多為本虛標實,虛實互
明,諸癥皆能卻也。
1、過早搏動 方用益氣復脈湯。
藥用:黃芪150g,生地黃120g,桂枝、炙甘草各12g,甘松15g。
本病患者多精神緊張,思慮過度,佐甘松開郁結,且現代藥理證實,生地黃、甘松皆有調整心律的作用,諸藥配伍,酌情化裁,
止無定,病情似有加劇之勢,此乃陰足而脈道盈滿通利之兆,自當無虞。
2、單純性肥胖 方用益氣消脂飲。
藥用:黃芪180g,防己、白術各15g,澤瀉、生首烏各30g,草決明15g,水蛭、荷葉各6g。
大凡肥胖癥患者,多屬氣虛痰濕為患,本方以大劑黃芪益氣利水
利水消脂作用甚差。
3、臌脹 方用益氣五苓散。
藥用:黃芪200g,丹參30g,蒼、白術各20g,茯苓18g,豬苓30g,澤瀉50g,益母草100g,車前子(包)30g。
先生認為,臌脹多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治當扶正顧本為先,兼
邊蓮、白花蛇舌草、山豆根、山慈菇、龍葵以抗癌消癥。
本病切忌應用峻下逐水之劑,以免耗傷正氣,邪去正傷,邪氣復來而醫者束手。
4、重癥肌無力 方用黃芪膽星正瞼湯。
藥用:黃芪120g,紅參、白術各15g,茯苓18g,當歸、雞血藤各30g,菟絲子、枸杞子各18g,膽南星、菖蒲各15g,佛手9g。
本病的病因病機是血氣虛受風所致。本方以大劑量黃芪配紅參等
氣為佐。
如兼腎陽虛者,可加熟附子12g,仙靈脾18g。為治重癥肌無力的效驗方。
提示:文中處方,請在專業中醫指導下使用。
方中藥味具體分析
防己
【性味】苦,寒。
【歸經】歸膀胱、肺經。
【功能主治】利水消腫,祛風止痛。用于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濕疹瘡毒,風濕痹痛;高血壓。
白術
【性味】苦甘,溫。
【歸經】入脾、胃經。
【功能主治】補脾,益胃,燥濕,和中,安胎。治脾胃氣弱,不思飲食,倦怠少氣,虛脹,泄瀉,痰飲,水腫,黃疸,濕痹,小便不利,頭暈,自汗,胎氣不安。
澤瀉
【性味】甘,寒。
【歸經】入腎、膀胱經。
【功能主治】利水,滲濕,泄熱。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嘔吐,瀉痢,痰飲,腳氣,淋病,尿血。
何首烏
【性味】苦、甘、澀,溫。
【歸經】歸肝、心、腎經。
【功能主治】解毒,消癰,潤腸通便。用于瘰癘瘡癰,風疹瘙癢,腸燥便秘;高血脂。
草決明
【性味】苦甘,涼。
【歸經】入肝、腎經。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風熱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壓,肝炎,肝硬化腹水,習慣性便秘。
水蛭
【性味】咸苦,平,有毒。
【歸經】入肝、膀胱經。
【功能主治】破血,逐瘀,通經。治蓄血,癥瘕,積聚,婦女經閉,干血成癆,跌撲損傷,目亦痛,云翳。
荷葉
【性味】苦,平。
【歸經】歸肝、脾、胃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暑,升發清陽,涼血止血。用于暑熱煩渴,暑濕泄瀉,脾虛泄瀉,血熱吐衄,便血崩漏。荷葉炭收澀化瘀止血。用于多種出血癥及產后血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