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美國副總統萬斯悄然訪印,與莫迪密談,似有針對中國的貿易行動醞釀,與此同時,印度對進口鋼材征收12%關稅,外界解讀為向美國示好,以換取貿易讓步,矛頭直指中國。
然而,印度鋼鐵產業對中國依賴嚴重,此舉恐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印度這步棋,究竟是精明還是短視?美國副總統此時訪印,中印貿易摩擦會面臨怎樣的境遇?
教皇方濟各意外去世,讓世界震驚,幾乎同時,美國副總統萬斯訪問印度,這個時間點引人關注。
這次美印會晤被外界看作是美印之間達成某種默契,其中可能涉及未來針對中國的貿易行動,萬斯抵達新德里的同一天,印度財政部出人意料地宣布,對包括熱軋卷板在內的五種進口鋼鐵產品征收為期200天的12%臨時關稅,這一舉措立刻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
許多人認為,這是印度向美國示好的表現,就像古代加入團伙需要遞交的”投名狀“一樣,而印度為了換取美國在關稅問題上的讓步,可能要損害中國的利益。
印度最近提高了關稅,明顯是針對中國出口的鋼鐵,數據顯示,在2024到2025財年,中國鋼鐵出口到印度達到270萬噸,成為印度的第二大鋼鐵來源國,占比高達35%。
而且,中國鋼鐵的平均價格比印度本土產品低23%,這讓印度本土鋼鐵企業感到壓力。
印度此次設定的關稅門檻,正好涵蓋了中國主要鋼鐵產品的價格范圍,針對性非常強,印度政府表示,與美國在互惠貿易協議談判中取得了重要進展,而白宮也宣布兩國已經確定了一份“路線圖”,目標是降低彼此之間的關稅負擔。
美國可能要降低對印度的進口稅,但條件是印度要在貿易上配合美國,一起孤立中國,一直以來,莫迪政府都很務實,想在西方和中國之間找到平衡點,這次印度可能為了利益“出賣”中國,也符合他們一貫的風格。
中印邊境沖突后,兩國關系一直沒完全恢復,之前雙方在喀山的會面讓大家看到了關系變好的希望,但現在看來,面對美國的壓力,印度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甚至可以說是背叛了中國。
印度的鋼鐵行業有明顯弱點,雖然鋼鐵總生產能力很大,達到1.4億噸,但實際使用率并不高,大約只有六成,印度的煉鋼設備和特種合金材料很大一部分需要從中國購買,分別占比七成和四成。
更讓人感到無奈的是,印度本土的汽車和機械企業,為了確保產品質量更好,即使要交額外的關稅,也選擇從中國進口高質量的鋼材,這直接導致印度在2024年的鋼鐵進口量達到了近九年來的最高水平。
中國鋼鐵產品大量涌入,反映出印度對其鋼鐵需求的滿足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中國,與此同時,印度政府奉行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卻力圖限制外國商品進入國內市場,這與印度對中國鋼鐵的依賴形成了鮮明反差,顯得頗為矛盾。
印度鋼鐵產業面臨一些根深蒂固的問題,他們的發展戰略可能存在偏差,有點像用短武器去對抗長武器,沒能發揮出應有的優勢,似乎過于注重快速見效的策略,而忽略了長期發展所需的投入和積累,導致整個產業的競爭力受到限制。
這就像蓋房子,只想著快速搭建,卻沒有打好地基,結果房子很容易出現問題,這種“以短擊長”的策略,長遠來看是不利的。
印度希望用提高關稅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鋼鐵產業,但這種做法存在風險,雖然短期內,塔塔鋼鐵和JSW鋼鐵等印度本土鋼鐵企業可能因為市場價格穩定而受益,但是,建筑和機械制造等下游行業卻面臨困境。
印度中小微企業協會警告說,關稅會導致基礎設施建設成本上升12%,降低“印度制造”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從長遠來看,過度依賴關稅來保護效率低下的鋼鐵產能,可能會導致印度在技術上與中國的差距進一步擴大。
中國正在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和綠色技術,推動產業升級轉型,2024年,中國出口到印度的高附加值鋼材已經占到總量的42%,印度本地企業一時半會兒還做不出這么好的產品。
更有意思的是,在印度準備提高關稅的前六個月,中國企業還幫印度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煉鐵高爐,直接把印度的鋼鐵產能提高了500萬噸。
這種用技術幫助印度發展,結果印度卻想用關稅來限制中國產品的做法,顯示出印度在戰略上的短視,也讓中印之間的地緣政治關系更加緊張。
中國企業正面臨“突圍”和“反制”的雙重挑戰,需要積極應對,為了擺脫困境,企業必須在技術創新和市場多元化方面下功夫,尋求新的發展機遇。
面對印度的關稅壁壘,中國鋼鐵企業積極尋找應對方法,沒有選擇放棄,他們采用了一種變通的策略,通過越南、孟加拉國等國家進行轉口貿易,巧妙地避開了印度的關稅限制,數據顯示,2024年通過越南轉運到印度的中國鋼鐵數量大幅增長,增幅高達300%。
與此同時,中國鋼鐵企業加快了技術升級的步伐,例如,寶武集團正在積極推進氫冶金項目,目標是到2026年將每噸鋼的碳排放量降低30%,以此來抵消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
此外,中國鋼鐵企業也在調整和優化供應鏈結構,努力降低對印度焦炭和鐵礦石的依賴程度,尋求更多元化的資源供應渠道。
2025年第一季度的數據顯示,中國從印度進口的鐵礦石數量大幅減少,降幅高達71%,中國商務部已經明確表示,反對以損害中國利益來換取美國和印度之間的交易。
作為回應,中國可能限制向印度出口原料藥,因為印度制藥業70%的原料依賴中國供應,這些措施表明,面對印度的貿易保護行為,中國不會保持沉默。
但歷史經驗顯示,貿易保護主義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值得關注的是,印度對中國鋼鐵的進口依賴程度較低,只占中國鋼鐵出口的一小部分,但印度在煉鋼設備和電子元件上卻高度依賴中國。
因此,如果印度采取貿易保護政策,受到的反作用力可能會更大,自身損失也可能更嚴重,印度的關稅政策是對中國鋼鐵產業的考驗,也可能對國際貿易秩序產生影響,在印度政府搖擺不定時,中國企業正通過技術創新尋找出路。
數據顯示,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的鋼鐵出口顯著增長,而印度市場的份額正被其他國家蠶食。
印度現在的行為像是在下一盤棋,它的策略看起來有些短視,似乎只顧眼前利益,這種短視行為會不會給印度帶來麻煩,讓它不得不承擔自己選擇的后果?今天的選擇決定了明天的結果,最終結局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