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南作者:夏夜飛行
大家好,我是夏夜飛行。
我又出現了,宣布個事兒——
我 們 出 書 了 (好 像有些突然)。
我挺沉得住氣的。
從紫云找上我們、到確立合作意、到簽合同、再到這個月出版上市,整個周期大約持續了一年半之久。而在這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們幾乎從來沒有在公眾號上談起過。
【投稿指南】公眾號運營 7 年,攢下原創文章 500 余篇,積累粉絲 50 萬。
一路走來,實在不易。幸而有各位作者朋友的支持和諸位讀者的關照,讓很多“不可能”變成“現實”。
在這里,真誠向大家致謝。
后續我們即將開啟一個短暫的系列,邀請“投稿指南”最親密的作者朋友們,聊一聊這一路走來的故事——
正值 4·23 讀書日,先刊出新書其中一則小序,從我的視角講講關于這個賬號和這本書的緣起。
《中國作家群像》
序(一):數星星
留在北京,遠要比留在南方城市承受更多的東西。比如冷不丁一次電擊,來自金屬質地的門把手或者水龍頭,那種毫無防備、瞬間迸發出來的痛感,很多次都讓我懷疑那到底是靜電還是漏電。
這是我在北京提防靜電的第三年。
按照最初的打算,讀研結束后,我是一定要回到南方去的……但,現在我已經在這里工作六個月了。
畢業前夕,憑著公眾號“投稿指南”的運營經驗和欄目策劃經驗,我在朝陽一家線上書店找到一份內容運營和編導的工作。本來我設想“干票大的”就走,深藏身與名,沒想到兩個月才入門,再兩個月才漸入佳境。至于現在還沒走,大概是因為我入職時在微博上偷偷寫下的那句“要成為一個賣書很牛逼的人”的誓言還沒實現。
“投稿指南”這個公眾號始自六年前。2018年夏天,大二進入尾聲,一堂新聞傳播學專業實踐課后,我正式踏上了公眾號“投稿指南”的運營之路。
剛在朋友圈翻以前的記錄,2018年好久遠了
如賬號名稱所示,“投稿指南”最開始的定位就是:一個為寫作愛好者提供各種征文投稿渠道信息的資訊賬號。盡管一開始什么都不懂,但是有樣學樣,一年時間,我一個人居然也把它做到了近十萬粉絲。那時候,公眾號的紅利期已幾近到頭,但它仍然給我帶來了遠超一份普通工作的回報。
當時,類似方向的賬號不少,但內容大都低質又敷衍。為了做出差異化,且真正為熱愛寫作的粉絲朋友們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我決定順著“一個寫作者的聚居地”的定位,給賬號做一次升級。
于是在這一年,“投稿指南”組起了第一個線上小團隊,青野、小慧兒和我。
在她倆的加持下,我之前的很多天馬行空、無從下手的選題設想終于得以落地。
比如我們第一個欄目“寫手說”,以“尋找我們身體里重疊的部分”為口號,在賬號上單獨辟出一個板塊,讓寫作者來講述他們自己的寫作故事,以啟發寫作路上的“后來者”。
2019年夏天,【寫手說】上線啦!
當時,不少相對成熟的寫作者在這里撰文分享了他們的寫作初體驗:投稿故事、被拒稿經歷、第一筆稿費抑或某一刻的文學啟蒙 …… 早期的投稿者中,不乏一些已有一定數量粉絲的公眾號號主和知乎博主。
此后,沿著逐漸清晰的賬號定位,更多有趣且獨特的欄目得以延伸,比如定位是“中國文學雜志小傳”的“閑話雜志”;比如由翟哥主筆的回溯中國網絡文學二十年發展變遷的“網文20年”等一系列圍繞寫作者的訴求與期待的欄目。
它們都曾在一段時間里成為賬號的主線內容,持續為讀者帶來有益、新穎、豐富的閱讀體驗。
只不過,伴隨著這些內容試驗與創新的,還有公眾號的式微、小團隊的解散以及賬號偶爾入不敷出的窘境。即便在幾年時間里,“投稿指南”的關注者已達到五十多萬,但賬號仍沒能找到一個長效的商業模式。這些就不一一贅述了。
前面之所以著重提及“寫手說”這個欄目,是因為這本書成書之前的很多內容都發軔于此。前后的區別是:敘事主體從他們變成了我們,人物對象從 “寫作圈的無名之輩”變成了“中國現當代作家”。
這些轉變正是在具體運營中一次次完善、一層層迭代、一點點明晰出來的,并最終形成“作家野史”欄目,即《中國作家群像》一書的母本。
《人物》雜志成立之初,曾用“以人為鏡可知得失”作為辦刊理念,其意是以時代之下的人物為一面鏡子,鑒證他人,映照自身。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也試圖把“作家野史”打造成一面“寫作者的鏡子”。盡管在專業性和成本投入上有著不小的差距,讓這一理念的貫徹看上去更像是一場并不高明的東施效顰,但我們那份原始的期許貫穿始終。
一個作家為何開始寫作?早年時經歷過什么?成名后又面臨何種選擇?朋友圈子是怎樣的?與之相關的人生大事或是雞毛蒜皮?……或許不止是我,也是許多尚未踏入文學門檻的初學者、入門者的“窺私心”癢癢作祟,想要知曉的東西。
不止“窺私心”。當我們把視野撥向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整片星空,將作家們個人的故事解構后重新串聯起來,以“寫作者”關切的視角,復刻出一張張鮮活真實的作家側臉時,那些曾經景仰、熟悉或陌生的文學群星已不再是一個個符號,或者一張張生硬的臉譜,而是緊握“一支筆”便能觸達的、平行時空的自己。
當然,跳出“寫作者”自身的想象,我想這個欄目或者這本書的存在還承載著另一重期待,即在新的傳播語境下,利用輕量化的表達形式,消弭橫臥在嚴肅文學與普羅大眾之間的鴻溝,為文學傳播和普及貢獻一點自己的聲音。
但愿這層期待不會落空。
這本書的初稿,是從“投稿指南”公眾號五百余篇、二百余萬字的稿件中甄選而來。在此我要向公眾號的全體作者致以最真摯的感謝,尤其是本書選用的數位作者,在這里就不一一點名了,正文中會出現他們的名字。
其中我要著重感謝翟哥,在此書的出版過程中,“對付”編輯、篩選稿件、磋商合同等瑣碎大小的各項事宜均由他代理完成。尤其是當我參加工作后,很長一段時間里,他既是賬號主編又是主筆,費力頗多。這份感謝將會在之后換算成數頓酒,一一表示。
前文提到的青野、小慧兒,兩位蒙古族姑娘,這條路上最初的兩位同行者,這里我也要單獨向她們致謝。
同時感謝W,這一切很多東西因你而起。
本書的出版,由何川女士牽頭實現,特別感謝她對“投稿指南”的關注和青睞。
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所做的這一切,都不太能夠被人認可或者理解,很多老師、好友或是家人大多只知道我有一份副業,但并無關于這份副業的更多交流。其中當然有我自己的很多原因,比如功底太淺、視野局促,讓很多構想無法以一個更好更直觀的姿態呈現。
但,不被認可終究是一件遺憾的事情。
另外,書中如有紕漏、錯誤之處,還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權當是一個文學愛好者一次不太成熟的表演。
「投稿指南」新書紀念折冊·敬請期待
最后回溯自己的這段經歷,大概可以這樣寫:
小鎮少年的某次閱讀觸動,催生出一個畸形、幼稚的文學夢。長大后接受現實,它又變成一門并不輕巧的營生。種種機緣下,這個夢想 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下來。 而后一個平臺、一群人、一本書,這條路被不斷延長。
提起自己做過的夢,他總是想起更小時候的自己,在夏天的夜里,躺在老屋天臺的涼席上,看著繁星盈天,也曾幻想一一數盡。
——“投稿指南”主理人、本書主編
夏夜飛行
2024 年 10 月寫于北京
《中國作家群像》 現已全網上架
當當、京東、淘寶各大平臺有售!
新書限時優惠價 29.8 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