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來,西安歐亞學院在內部大會和對外媒介平臺上都旗幟鮮明地提出要邁向“創新型大學”。作為一所以“創新”聞名的大學,為什么要在建校30周年這個時間點反復強調“創新型大學”?以及,什么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型大學”?它與美國高等教育學者伯頓·克拉克(Burton Clark)提出的“創業型大學”(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又有哪些異同?此外,西安歐亞學院接下來又將如何深入推進創新型大學建設?
帶著這些疑問,西安歐亞學院特聘顧問、資深經管圖書創作人潘東燕于近日特別專訪了西安歐亞學院董事長胡建波教授,以下為訪談實錄:
01、“創新型大學”是對不創新的大學的一種回應
潘東燕:在2024年年終總結大會上,歐亞學院旗幟鮮明地提出要邁向創新型大學。在您看來,什么是“創新型大學”?
胡建波:雖然大家經常提“創新型大學”,但這個概念其實并不清晰,我覺得更多是對那些不創新的大學的一種回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2005年升本以來,歐亞學院一直都走在創新型大學的發展道路上。具體而言,主要體現在教育教學、社會服務和組織管理等三個方面。
在教育教學層面,歐亞學院全面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在國內高等教育領域獨樹一幟;在社會服務層面,歐亞學院全力推進建設“有組織的科研單位”(Organized Research Units,ORU)社會服務體系,通過 ORU 讓學校與社會結成命運共同體;在組織管理層面,歐亞學院全面導入創新企業的管理模式,推動各職能實現卓有成效的高效運營。
此外,創新型大學的孕育與發展需要與之匹配的外部環境的有效支撐,尤其是高等教育領域相關政策的有力支持。在這方面,我們也通過教育政策研究的方式向相關部門提出建議。例如,在二三本合并招生等方面都做出努力,并取得了成效。
潘東燕:既然創新型大學的概念還不夠清晰,那我們反過來問一下,在您看來,什么樣的大學不是“創新型大學”?
胡建波:近幾年,很多大學都喜歡提“創新型大學”,首先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但是,不少學校在建設創新型大學的道路上,還是通過資源投入和縱向科研成果為導向的。我認為,作為一個應用創新型大學,這樣的方式我們普遍是缺乏優勢且難以為繼的。
熊彼得將創新定義為“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即通過企業家活動,對現有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進行“新組合”,從而產生好的經濟效益。創新型大學首先必須是高效的,也就是說,它的投入產出比要高,最好是低投入高產出,要實現這一點必須創新。其次,創新型大學必須以市場為導向,它所產出的成果,是深受市場認可的成果,當然我們現在的縱向科研評價也把市場認可放在了重要地位。最后,創新型大學還必須有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理想的狀態是真正做到自力更生,如果是高投入低產出,就不可持續。
潘東燕:在邁向創新型大學方面,歐亞學院近兩年最重要的舉措是什么?
胡建波:在我看來,應用創新型大學最重要的是“立德樹人”,其次是能獲得市場的高度認可。對于高校而言,市場認可的具體表現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畢業生深受雇主的喜愛,另一方面是通過社會服務為社會各界創造價值。在學生培養方面,我們確立“雇主導向”的全新理念,讓畢業生更加匹配雇主需求;在社會服務層面,我們全力打造“有組織的科研單位”社會服務體系,直接對外輸出社會服務。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明確提出,“塑造多元辦學、產教融合新形態”,構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轉移”三位一體的產教融合平臺,聚焦區域產業需求,推動教育與經濟協同發展。那么歐亞學院也相應地有具體舉措去落實展開。
最重要的舉措就是將辦學理念從過去單一的“以學生為中心”調整為“以雇主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Employer-oriented & Student-centered,ESC)。在實際行動層面,最重要的是全面推進建設“有組織的科研單位”社會服務體系,全力對外輸出社會服務,并將其視為學校價值創造最重要的表征之一,也取得了部分可喜的成績。
02、“創新型大學”是一條難而正確的道路
潘東燕:歐亞學院為何如此堅定地走創新型大學發展道路?
胡建波:歐亞學院堅定地走創新型大學發展道路,既與它的發展歷史有關,也與我本人對“創新”的執念相關。這個特點在學校“和而不同”的校訓上也有直接體現:“和”,就是要與環境兼容;“不同”,就是要通過創新實現不同的價值創造。
如果熟悉歐亞學院的發展歷史,就會知道“創新”一直是學校最重要的組織基因。即使是在2005年升本之前,歐亞學院也一直以創新為導向推進各方面的工作,這也直接促成學校在第一個十年取得豐碩的發展成果。
2005年升本之后,歐亞學院直接以創新型大學為發展目標,通過長達十多年的全方位的轉型變革,將學校從相對傳統的高校樣貌轉變為應用創新型大學,無論是校園環境、教學設施還是組織文化,全都完成重組,這才讓它日漸長成人們心中真正向往的大學應該有的樣子。
潘東燕:您怎么評價歐亞學院在創新型大學發展道路上取得的成績?
胡建波:與不少其他大學不同的是,歐亞學院是在有限資源條件下滾動發展的大學。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還是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在歐亞學院,無論是國際化的校園環境,還是一流的組織管理水平,以及師生良好的精神面貌,都對社會產生著積極影響。這些就是歐亞創造的價值。我們不僅要看到自己的價值,更要矢志不移地持續創造屬于自己的價值,并在這個過程中,充分享受創新的樂趣,感受創造的力量。
歐亞學院的發展目標是既要成為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也要成為西安這座城市的文化高地,打造百年名校,并最終成為中國最受尊重的私立大學。在可見的未來,只有創新型大學的發展道路,才能指引我們實現愿景。
潘東燕:每年都有不少院校到歐亞學院考察學習,對于創新型大學的發展道路,您覺得它們最主要的顧慮是什么?
胡建波:來到歐亞學院的同仁都說“歐亞好”:好在國際化的校園環境,好在高效的組織管理,好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歐亞教職工高水平的職業化素養也深受好評,包括數字化和品牌傳播等方面也都走在前列,社會服務也日漸打開局面……這些確實都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成績。
然而,歐亞學院在政府主管部門的各類評價以及獲獎方面,暫未在同類院校中有突出表現。這是很多來考察的院校心生顧慮的主要原因。真正做自己,需要很大的勇氣。
無論是什么類型的大學,都必須融合外部大環境。我們也深知,建設創新型大學必須在政府主管部門立德樹人、規范辦學的前提下去推進。因此,最近也在全力提升各類辦學指標,二者并行不悖。
03、“創新型大學”就是“創業型大學”
潘東燕:美國高等教育學者伯頓·克拉克(Burton Clark)曾提出“創業型大學”(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的概念,并極為具體地指出它具有五個典型特征:強有力的駕馭核心,拓寬的發展外圍,多元化的資助基地,激活的學術心臟地帶,整合的創業文化。如果用這個概念對照歐亞學院似乎也很貼切,您怎么看“創業型大學”和“創新型大學”之間的區別?
胡建波:在我看來,“創新型大學”就是“創業型大學”。歐亞學院完全具備創業型大學的五個典型特征:在強有力的駕馭核心層面,歐亞學院一直都以卓越領導力著稱,擁有一支極具戰斗力的中高層隊伍;在激活的學術心臟地帶層面,歐亞學院早在十多年前就通過以“授權”為核心的管理機制改革,將經營權下放到分院,近幾年又進一步下沉到專業主理人,全力激活分院與專業;在整合的創業文化層面,歐亞學院全校上下都彌漫著濃郁的創新創業氛圍;在拓寬的發展外圍和多元化的資助基地兩個層面,歐亞學院多年來一直在推進相關工作,雖然在發展成效上還遠沒有達到伯頓·克拉克的標準,但也取得了一些突破,同時也是我們接下來幾年的重點工作。
我們之所以沒有借用“創業型大學”這個概念,是因為在國內高等教育語境中,它比較容易引發誤解。但本質上來說,伯頓·克拉克所推崇的創業型大學就是歐亞學院希望創辦的大學,學校也在發展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建構出了與之類同的五個典型特征。此外,在建校30周年這個發展節點,我們也特別需要重振創業精神,才能在未來30年取得更大的成就。因此,雖然我們提“創新型大學”,但大家要理解它的本質就是“創業型大學”。
潘東燕:西安歐亞學院接下來將如何深入推進創新型大學建設?
胡建波: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學校過去五年在“均衡發展”等方面收獲實效,在各類辦學指標上補足短板,為下一步的創新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2025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編制的完成之年,目前學校已經全面啟動相關工作,并且明確規劃主題就是建設“創新型大學”。這意味著,未來五年,學校將全面鋪開創新層面的相關工作,而且是全校、全體系要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過去30年,在西安歐亞學院的日常辦學工作中,“創新”無處不在,但很多時候大家可能是無意識的,或者意識還不夠強烈。未來五年,我們將進一步強化“創新”這個組織基因,同時將重點依托“十五五”規劃全方位地推進相關工作,讓全體教職工都能在歐亞學院這個平臺上,有意識、有組織、也有方法地推進創新工作并收獲實效,只有這樣才能驅動組織更大范圍地涌現創新,助力學校在建設創新型大學上邁向更深層次。
(注:西安歐亞學院校長助理、教育創新研究院院長趙軍鏡對本文亦有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