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李玲 發自北京 南都記者從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獲悉,2024年北京法院新收各類知識產權案件58227件,審結67075件;審結涉關鍵核心技術、重點領域、新興產業的專利案件3514件;知識產權案件適用懲罰性賠償判賠數額最高達7056萬元。
發布會現場。圖據北京高院。
4月23日上午,北京高院召開北京法院“知識產權司法服務保障首都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北京高院副院長任學峰介紹了2024年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他提到,北京法院依法審理了一批疑難復雜、新類型及社會廣泛關注的案件,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指引作用。
比如,在全國首例涉及確認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證書效力的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中,首次闡明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證書對權益主體和來源合法性的初步證據效力,為我國數據知識產權登記實踐提供了有力司法支撐。
在涉“巴曲酶注射液”全國首例經營者集中審查反壟斷行政糾紛案中,北京法院首次對涉案反壟斷行政行為的可訴性、經營者集中的審查內容及附加限制性條件方案的評估方法等問題作出明確認定,為經營者集中申報人、反壟斷執法機構提供清晰的行為指引。
據任學峰介紹,2024年共有46件知識產權案件適用懲罰性賠償,同比增長26.9%,判賠數額最高達7056萬元,顯著提高侵權代價和違法成本。
他舉例,在涉“泡泡瑪特”侵害著作權糾紛案中,針對涉案四個美術作品不同權利使用費標準,對賠償基數進行了差異化計算,并基于被告已被行政處罰且被起訴后仍持續侵權的主觀惡意,最終作出500萬元的高額賠償判決。
另一組數據顯示,2024年北京法院共審結涉關鍵核心技術、重點領域、新興產業的專利案件3514件,專利一審案件審判效率位居世界前列。
同時,北京法院不斷加大行政司法協同保護力度,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完善聯動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應中止盡中止”“撤回重裁”“綠色通道”機制作用,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5900余件,推動商標駁回復審行政糾紛一審收案月均下降12.5%,實現商標行政糾紛快速定分止爭。
當天會上,北京高院民三庭庭長張曉津發布了“北京法院知識產權司法服務保障首都高質量發展十大典型事例”。具體如下:
1、制定并實施《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為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提供司法保障工作規劃(2023-2025)》及年度任務分解;
2、北京法院開展關于完善數字經濟下新類型不正當競爭案件審理機制領題調研;
3、北京法院召開知識產權專業化審判調研座談會;
4、北京高院發布《北京法院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服務保障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白皮書》及典型案例;
5、北京高院向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發送司法建議;
6、北京高院發布《關于侵害知識產權民事案件適用懲罰性賠償審理指南》及典型案例;
7、北京高院召開商標司法行政協同保護座談會;
8、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成立十年之際舉辦國際研討會;
9、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在審理涉智能網聯汽車數據案中引入“技術調查官”查明技術事實;
10、北京互聯網法院設立數據權益巡回審判庭及巡回法官工作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