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豫北平原的風掠過金黃的麥浪,陳中瑞趴在拖拉機方向盤上,鼻尖縈繞著柴油與麥穗混合的獨特氣息。拖拉機輪胎碾出的轍痕,如同一本尚未翻開的命運之書。那時,誰也不會想到,這個沉醉于機械轟鳴聲的年輕人,會在多年后將以航天員身份叩響蒼穹之門。
2024年8月20日,陳中瑞穿著艙內壓力服。徐部/攝
陳中瑞小時候的夢想是當一名拖拉機駕駛員。
剛學會走路時,陳中瑞就爬到拖拉機里,有模有樣地學著大人操作了。等他上小學時,看著大人開著拖拉機給收割的麥子打場時,他也心癢癢。那會兒他的腳剛能夠著油門,大人怕危險,不讓他開,還委屈得直掉眼淚。
后來,家里為收麥子買了一輛拖拉機,等陳中瑞長大后,他無師自通,操縱著裝滿糧食的拖拉機上坡、拐彎、倒車,還能通過與拖拉機幾乎一樣寬的過道。
陳中瑞在機械操控方面的天賦逐漸顯現。
在他的家鄉——河南安陽滑縣桑村鄉陳大召村,眼中所見皆是農作物,沒有山巒起伏,只有一望無際的田野。陳中瑞手里捏著用黃泥做的“咕咕蟲”,輕輕一吹,便發出像塤一樣悠揚的聲響。
其他孩子紛紛圍了過來,“陳中瑞,你能不能給我也做一個。”“我拿彈弓跟你換。”孩子們的眼中滿是羨慕與期待。
在陳中瑞的一雙巧手下,他用泥巴捏出帶輪的小車,用做家具的木板做出能發射“子彈”的小木槍……他極強的動手能力讓小伙伴們崇拜不已。
多年后,無論是作為戰斗機飛行員,還是成為航天員,陳中瑞在操作機械時,依舊能找到那份源自童年的快樂。
他曾說:“這是一種天生的感覺,操作的東西越復雜就越興奮。”
這種對機械操控的熱愛與天賦,就像一顆種子,在他的心底悄然種下,等待在未來的歲月里生根發芽。
初中畢業那年暑假,一個偶然的契機,讓陳中瑞心中種下了飛行的夢想。
剛考上大學的表哥到家中做客,閑聊中,表哥提到高考可以報考空軍飛行員這一選項時,陳中瑞立馬來了興趣:在空中開飛機豈不是比陸地上開拖拉機更神氣!
他的夢想也從成為一名汽車駕駛員變成戰斗機駕駛員。
于是,為了提高身體素質,高中三年期間,陳中瑞將業余時間都獻給了運動場。每天早起半小時去操場跑步,跟著體育特長生練習體育項目,自學武術強身健體……
終于,空軍來招飛行員了。
陳中瑞的體檢一路綠燈,非常幸運。但只有他自己知道,這背后經歷了怎樣的忐忑。
“我印象很深,有一項檢查是用竹簽在皮膚上劃幾下看反應。為了降低皮膚敏感度,我天天撓自己。”陳中瑞笑著回憶:“我到現在也不知道是出紅印好還是不出紅印好,但對那時的我來說,已經是盡力準備了。”
2003年9月,19歲的陳中瑞進入原空軍長春飛行學院,成為一名飛行學員。
也是那一年,陳中瑞第一次聽說航天員這個職業。
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駕乘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飛向太空,中華民族幾千年飛天夢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將航天員送上太空的國家。
陳中瑞沒想到,自己很快就跟航天英雄楊利偉有近距離的接觸。他記得那天特別冷,正下著雪。陳中瑞突然接到通知:所有學員到禮堂前集合。一打聽,原來是航天英雄楊利偉來給他們作報告。
兩列縱隊在禮堂前整齊地排列開來,陳中瑞就在隊伍里,楊利偉從他身邊經過。盡管是匆匆一眼,但是見到了電視畫面外的真人,他的心里頓時熱血沸騰。
10年后,陳中瑞又一次與航天員產生交集。“神舟十號返回地球時,我正在空中執行訓練任務,接到了清空空域的指令,迎接航天員回家。”陳中瑞內心再次激動不已。
作為一名戰斗機飛行員,守衛著祖國的藍天,陳中瑞深感自豪。有時候,他也想飛得高一些,再高一些,沖出大氣層,去領略浩瀚的太空。
時代的浪潮奔涌向前,給了更多青年追逐夢想、實現夢想的舞臺。
2018年,中國第三批航天員選拔工作正式啟動。陳中瑞意識到,曾經遙不可及的太空夢,或許就近在眼前。
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嚴苛的選拔持續了數月,一起來參選的戰友不斷離開,支撐他一往直前的,是一份堅強的信念:我想為祖國出征太空。
2020年9月,陳中瑞和其他17名隊友入選為我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
恰逢中國空間站任務開啟,一年兩次的飛行任務,給他們提供了更多圓夢的舞臺和機會,但也帶來了更大的挑戰:時間緊,任務重,訓練強度大。兩年多的時間內要完成八大類上百門課程的學習和考核。
雖說飛行員是最接近航天員的職業,天空和太空僅一字之差,但是要完成從飛行員到航天員的轉變,卻是像登天梯一般步步艱辛,需要在千錘百煉中加鋼淬火,在全面重塑中鳳凰涅槃。
首先,陳中瑞在基礎理論學習上就面臨巨大挑戰。對于十多年沒有再進行過系統學習的陳中瑞來說,30多歲的年紀重回課堂,一年內要學完30多門理論課程,尤其是熱力學、軌道力學等很多專業課對他來說是完全陌生的領域,學起來非常吃力。
關關難過關關過。他只能咬緊牙關,“啃”下一個個硬骨頭。白天學不會的,晚上接著學,公寓的燈從沒在12點前熄滅過。
“遇到一些從未接觸過的專業課,靠死記硬背解決不了問題,就經常向有相關專業背景的隊友們請教,很多復雜的原理在他們的講解下變得生動易懂。”陳中瑞說。
2023年7月1日,陳中瑞在進行海上救生訓練。孔方舟/攝
他還發現,當飛行員時,自己習慣把操作手冊背得滾瓜爛熟之后,脫離手冊進行操作。但作為一名航天員,不僅自己要一步步比照手冊,甚至乘組也要對照手冊分工協作,一人讀手冊,一人操作,一人復查把關,確保每一步每一個操作都準確無誤。
他逐漸改變以前飛行員期間養成的思維方式和操作習慣,剔除曾不懈努力才烙在身上的肌肉記憶。
“當飛行員的時候,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像是一只善戰的鷹;但航天事業涉及眾多復雜的系統,更需要嚴格執行每一步操作。”陳中瑞說,“對我而言,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
循此苦旅,以達天際。穿越逆境,直抵繁星。
確定入選神舟二十號乘組后,陳中瑞說:“這是神舟飛船第20次飛向太空,在祖國和人民的托舉下,我們在這個特殊的節點,邁上嶄新的起點。”
使命意味著責任。陳中瑞深知,在太空中的每一個操作、每一個細節都關系任務成敗,地面訓練更要分秒不差,毫厘不失。每次大型試驗、大項操作,陳中瑞都精益求精,追求極致,對任務流程、操作手冊都反復背記、爛熟于心,一遍遍推演,一遍遍練習。
指令長評價他:“性格隨和,心理素質好,沉著冷靜。思維敏捷,經常會有好點子。操作上手快,一步一動,很穩當,讓人很放心。”
2022年6月23日,陳中瑞(左一)在參加沙漠生存訓練。周程博/攝
對于即將開始的半年太空生活,陳中瑞充滿著期待:“我小時候的夢想是當一名拖拉機駕駛員,喜歡柴油伴著轟鳴的味道。后來成為戰斗機駕駛員,在祖國的藍天上飛翔。現在,我更期待,作為航天駕駛員進入中國空間站,徜徉于浩瀚宇宙。”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從小幻想著和武俠人物一樣飛檐走壁、身懷絕技、報效國家的航天員陳中瑞終于即將在太空中“飛檐走壁”,為祖國出征。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