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馬璐璐
4月22日,菏澤市召開2025年“菏”你一起 一月一主題安全宣傳新聞發布會(第二場),市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翠鳳就菏澤市在氣象防災減災和氣象科普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舉措做介紹。
據介紹,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極端天氣呈現多發、頻發、重發的態勢。據統計,近5年來,菏澤市先后受溫比亞、杜蘇芮等7次臺風或減弱后低壓環流影響,多次受暴雨暴雪、強對流天氣影響。為做好災害性天氣的監測預報預警及服務,全市氣象部門上下聯動,多方面施策,全力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加快提升精密監測能力。近三年,對19個國家級無人值守站進行智能化升級建設,對132個省級區域站進行全面升級改造。2024年,新建成風廓線雷達、高精度溫室氣體、基準輻射、物候水分站,加密建成9套智能觀測站。今年,已啟動建設菏澤X波段天氣雷達站,補充我市天氣雷達探測盲區;將在全市補充建設部分智能觀測站、水汽站以及能見度儀等。同時,共享共用國家“風云”系列氣象衛星、全國雷達觀測資料,基本構成“天地一體、多源數據”的災害性天氣監測站網。
加快提升精準預報能力。持續開展專項行動,推動新時代預報員隊伍建設,1名預報員獲全國氣象部門“百優”預報員稱號。加強降水、大風和強對流等天氣過程的會商研判以及數值預報和集合優選模式的訂正,強化智能網格預報業務和SWAN3.0等平臺應用,推進人工智能、雷達反演等算法研究,全年強對流天氣預警時間平均提前量97.4分鐘。進一步優化完善市縣兩級預警發布體系,全面開展“遞進式”服務,努力提升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及應急處置能力。今年以來,已發布《重要天氣預報》4期、季度氣候評價和氣候趨勢預測產品8期、農業氣象災害風險預警3期;同時,與農業、水文部門聯合會商,聯合制作發布干旱監測快報及干熱風、病蟲害等氣象服務產品。
加快提升精細服務能力。推廣“菏澤微天氣”新媒體氣象服務品牌,實現“線上+線下”8類媒體傳播矩陣全接入。深化部門合作,以需求為導向開展針對性服務產品研發,積極開展場景式氣象服務,與多家企業搭建氣象信息新媒體服務平臺。獲省級特色農業氣象服務中心2個。積極融入政府防災減災救災體系,推動出臺《菏澤市強對流天氣應急預案》。聯合八部門探索開展監測設施統籌規劃建設和資源共享,努力增強氣象災害防御合力。
加快提升氣象科普能力。聯合市科協發揮菏澤科普館作用,充實部分具有現代科技氣息和時代特色、行業特點的展教品,開展好展品交換使用。開展氣象科普進校園活動,通過講座、夏令營、科技興趣小組等活動,對學生進行氣象基礎科學知識、應對氣候變化和避險自救互救技能的教育。開展助力鄉村振興系列活動,助力當地防災減災、鄉村產業發展及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