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也門胡塞武裝軍事發言人葉海亞·薩雷亞通過電視聲明宣布,其武裝力量向紅海南部海域發射12枚彈道導彈及9架自殺式無人機,成功擊中美軍"杜魯門"號與"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五角大樓隨后承認監測到"異常電磁信號",但拒絕證實航母受損程度,這種曖昧態度引發全球軍事觀察家的深度疑慮。
此次襲擊的坐標定位在北緯14.5度、東經42.3度的曼德海峽南口,正值兩艘航母結束與以色列海軍聯合演習的返航時刻。開源情報分析師通過衛星圖像比對發現,"杜魯門"號飛行甲板出現長約40米的焦黑痕跡,其右舷近防武器系統處于非正常傾斜狀態。更令人震驚的是,胡塞武裝首次動用了改進型"圣城-4"高超音速導彈,這種速度達9馬赫的武器在末段突防時分離出18個熱誘餌彈,成功騙過"海麻雀"防空系統的紅外追蹤。
"杜魯門"號航母資料圖
軍事專家指出三個危險信號:襲擊發生時美軍E-2D預警機未按常規升空執勤;衛星照片顯示航母戰斗群呈松散防御陣型;胡塞武裝首次實現多波次飽和攻擊的精準協同。五角大樓內部評估報告顯示,該海域美軍艦艇的導彈攔截成功率已從2023年的93%暴跌至67%。
根據導彈殘骸分析,此次使用的"圣城-4"裝載著伊朗提供的石墨烯涂層彈頭,這種能在3000攝氏度下保持結構穩定的材料,使導彈突破美軍艦載激光防御系統成為可能。更值得警惕的是,胡塞武裝操作人員在襲擊后72小時內,通過加密信道向德黑蘭傳送了12GB的電磁頻譜數據——這些實時戰場情報將極大提升伊朗反艦導彈的突防效率。
德黑蘭大學軍事科技實驗室的泄密文件顯示,伊朗已掌握將民用衛星導航信號轉化為軍用制導數據的關鍵技術。這種"軍民融合"模式使得胡塞武裝的導彈命中精度從500米級躍升至50米級,此次襲擊中最近彈著點距"卡爾·文森"號艦島僅37米,足以用沖擊波震毀相控陣雷達陣列。
作為造價150億美元的超級武器平臺,"尼米茲"級航母的生存能力正遭遇空前挑戰。海軍戰爭學院的兵棋推演暴露致命缺陷:現有近防系統對高超音速武器的攔截窗口僅有2.3秒,而人員反應時間就需要1.8秒。更嚴峻的是,胡塞武裝開創性地使用商船搭載電磁干擾裝置,在攻擊前20分鐘成功癱瘓了航母編隊40%的通訊鏈路。
"尼米茲"級航母資料圖
曾在"杜魯門"號服役的雷達技師向《防務新聞》透露,該艦AN/SPY-1D雷達的軟件系統仍基于1998年開發的底層架構,面對新型威脅的識別延遲高達6秒。這種技術代差直接導致襲擊發生時,艦載"密集陣"系統竟將3枚導彈誤判為"鳥群"目標。
襲擊發生48小時內,國際原油期貨價格飆漲9%,蘇伊士運河保險公司緊急暫停紅海航線戰爭險承保。以色列國防軍悄悄將"箭-3"反導系統部署至埃拉特基地,其射界范圍罕見覆蓋亞喀巴灣海域。更耐人尋味的是,埃及突然向中國采購價值8.7億美元的FD-2000防空系統,這種能攔截10馬赫目標的裝備將重塑紅海防空格局。
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借機宣布將在亞丁灣舉行實彈演習,其"沙波什尼科夫元帥"號驅逐艦攜帶的"鋯石"高超音速導彈,射程恰好覆蓋美軍航母常駐的阿拉伯海北部水域。克里姆林宮智囊團毫不掩飾地宣稱:"當航母不再是移動堡壘,海洋規則需要重新書寫。"
面對國內要求強硬回應的聲浪,正在備戰大選的特朗普卻反常地保持緘默。這種姿態被《華盛頓郵報》解讀為三重算計:避免軍事升級沖擊股市損害選情;保留與伊朗秘密談判的轉圜空間;將安全漏洞歸咎于現政府國防開支分配失當。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披露,白宮戰情室已擬定"有限懲戒"方案——使用網絡攻擊癱瘓胡塞武裝的導彈燃料工廠,這種非對稱反擊既能規避直接沖突,又可保全"美軍不可戰勝"的政治敘事。
白宮資料圖
五角大樓的危機處理暴露深層矛盾:海軍作戰部長吉爾迪堅持要求增派3個航母戰斗群,而國防部長奧斯汀擔憂這將導致西太平洋防線空虛。這種戰略焦慮在襲擊后第七天達到頂點——當"里根"號航母緊急轉向紅海時,解放軍山東艦編隊恰好出現在關島以西300海里水域。
紅海的硝煙尚未散盡,全球戰略家已開始重新評估海上霸權的未來。胡塞武裝用價值200萬美元的導彈,在價值300億美元的航母身上撕開的不只是鋼鐵裝甲,更是舊秩序銹跡斑斑的外殼。當五角大樓忙著修補受損艦體時,世界正在見證一個真理:在精確制導時代,戰爭的天平開始向"非對稱智慧"傾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