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這首名為《唱臉譜》的京歌,相信你對它的旋律并不陌生。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何京劇臉譜里曹操是白臉而關公是紅臉?這背后蘊含著深邃的中國哲學思想。
京劇臉譜以青、赤、黃、白、黑五色為基本色調,對應木、火、土、金、水五行,暗合《周易》“五行生克”的宇宙運行規律。
紅色屬火,《尚書·洪范》載“火曰炎上”,象征光明熾烈,對應儒家“禮”的秩序。紅色臉譜在京劇中最具正面意義,象征忠義、耿直、有血性,多用于英勇剛正的英雄角色。這種關聯源于中國傳統文化對紅色的崇尚以及歷史人物的外貌描寫。三國名將關羽因被描述為“面如重棗”,且以忠義著稱,成為紅臉的代表。其他如《斬經堂》中的吳漢、《戰長沙》中的黃忠也使用紅臉,彰顯其忠誠勇敢的品質。紅色在傳統色彩觀念中與火、血、太陽等意象相關,代表熱情、活力和犧牲精神,因此紅臉角色往往具有強烈的正義感和行動力。值得注意的是,紅色偶爾也用于諷刺性角色,如明代太監劉瑾用紅臉暗示其“假忠義”,但這種情況較為少見。
黑色屬水,水在五行中主“智”,《道德經》言“上善若水”,包拯的黑色既象征司法如“水鏡”般清明,又暗含“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權變智慧。黑色臉譜具有雙重象征意義:一方面表現性格嚴肅、鐵面無私,如包拯的黑臉體現其清正廉明;另一方面象征威武有力、粗魯豪爽,如張飛、李逵的黑臉表現其勇猛直率。黑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與正直、剛毅等品質相聯系,《史記》中就有“黝而黑,甚類大俠”的記載。黑色臉譜多用于武將或執法者角色,通過深沉的色彩傳達角色的威嚴感和力量感。此外,黑色也用于表現鬼魂角色或面色黝黑的丑角,如《鐘馗嫁妹》中的鐘馗。
白色屬金,金主“殺伐”,《白虎通》稱“金者,禁也”,白色暗示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的極端利己主義,背離儒家“義”的準則。白色臉譜在京劇中最具負面含義,表現奸詐多疑、陰險狠毒的性格,多為權臣奸雄所使用。曹操是白臉角色的典型代表,其大白臉配以細長的三角眼和柳葉眉,生動刻畫了亂世奸雄的形象。
白色在中國傳統色彩觀念中雖代表純潔,但在臉譜藝術中卻與“粉白黛黑”的奸臣形象關聯,這種象征可能源于歷史上對奸臣“面善心狠”的描述。白色臉譜還包括“水白臉”和“油白臉”兩種,水白臉表現陰險狡詐(如曹操),油白臉則表現狂傲自負(如馬謖)。
盡管白臉在京劇中常與奸詐形象掛鉤,但并不意味著所有白臉角色都是反派。事實上,在京劇舞臺上,白臉角色的性格特征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豐富多樣。例如,在一些以文人墨客為主角的劇目中,白臉就被用來表現書生的儒雅、清秀與文弱。這些角色雖然缺乏武將的勇猛與霸氣,但他們的智慧與才情同樣令人欽佩。此時的白臉,不僅不代表奸詐,反而成為了一種文雅的象征。
除了臉譜顏色蘊含了深厚的哲學意蘊,京劇臉譜圖案也體現了中國式寫意美學,符號背后是古人的宇宙觀。如包拯黑臉上的白色月牙圖案,傳說能“晝斷陽、夜斷陰”,強化了其司法公正的形象。月牙象征“陰間審判權”,與日間陽世審判構成完整循環,暗合《易經》“一陰一陽之謂道”。月相盈虧對應司法“明察秋毫”與“留有余地”,體現儒家“法理不外乎人情”的彈性。趙匡胤的龍紋臉譜眉心龍紋僅繪半條,暗示“真龍天子”身份,但“半顯半隱”契合儒家“君權神授”與“謙抑之道”的平衡。雷震子的雷紋臉譜將閃電紋路簡化為幾何菱形,符合《考工記》“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的造物觀。雷紋與鳥喙、藍臉結合,將“雷神”形象納入“人—妖—神”三界互通的華夏神話體系。
臉譜藝術猶如流動的哲學典籍,在勾描涂抹間演繹著中國智慧:五行生克的宇宙認知、陰陽互補的辯證思維、忠奸分明的倫理判斷,共同構建起獨特的東方美學體系。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陳品
編輯/陳品
排版/王靜
微信號|bqttfk
微信號|bqyipi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