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場“轉角讀書會”攜“三毛”故事走進街角書店,“新閱港灣”覆蓋7大街區精準送書,戶外閱讀空間與生態景觀詩意相融……在第30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金山區朱涇鎮創新推出一系列全民閱讀活動,從空間布局到資源聯動,從人群細分到文化傳承,以“書香潤城”的扎實行動,助力“上海市優秀學習型社區”的實踐成果落地生花。
小鎮“轉角讀書會”啟動
“原來漫畫里藏著這么多歷史故事!”在新華書店朱涇店的首場“轉角讀書會”上,學生何思霈舉著《三毛從軍記》興奮地說。這場活動是朱涇鎮在“場景化閱讀”上的新嘗試,書店的閱讀區被布置成沉浸式課堂,木質階梯上坐滿了孩子和家長。
特邀嘉賓“三毛之父”張樂平之子張慰軍談及父親當年的創作筆記,將“三毛”從流浪記到翻身記的故事娓娓道來。當聽到“新三毛”戴上紅領巾的情節時,一名小學生輕聲問媽媽:“‘三毛’是不是終于和我們一樣幸福了?”現場互動不斷,漫畫書頁翻動聲與歡笑聲交織,歷史與當下在此刻悄然共鳴。
張慰軍與孩子們零距離交流
“轉角讀書會”的創新不止于內容,更在于以“場景化、靈活化、互動化”為核心的“流動”形式。作為該鎮創新的全民閱讀品牌,它打破傳統固定場地模式,將閱讀空間延伸至街角書店、社區校園、生態公園、工業園區等多元場景,并邀請作家、學者、文學愛好者等嘉賓參與,通過“空間破圈”與“資源聯動”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
未來,它將化身為一個個“可移動的文化客廳”:在花開海上生態園的千畝花海里,親子家庭與區圖書館教師圍坐在草坪上共讀繪本,櫻花紛飛與書頁翻動相映成趣;產業園區黨群服務站的午休時段,職工們一邊休憩,一邊聆聽書籍中的選段朗誦,時不時還會有作家駐場分享創作背后的時代印記;農家書屋則推出“鄉音故事會”,聆聽鄉間長者用吳儂軟語講述金山民間傳說,讓書香與稻香一同氤氳。
城市奔跑者的精神驛站
與此同時,另一項創新服務“新閱港灣”正悄然改變城市奔跑者的生活。
“吃午飯時翻幾頁小說,就當跑腿間隙給自己充個電了。”在朱涇鎮萬安街區的新興驛站里,外賣員高師傅捧著一本《向下扎根,向陽生長》笑著說。
“新閱港灣”吸引了許多新興領域人群小憩時段來閱讀
這個專為新就業群體及街區商戶打造的閱讀空間覆蓋7大街區,書籍選擇充滿巧思——電商運營指南、交通安全手冊、都市小說、兒童繪本等品類,均來自前期對快遞員、網約車司機、商戶業主等群體的“心愿書單”排摸。
在朱涇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的牽線下,全國文明單位上海永太服裝金山有限公司主動認領了全部“心愿書單”中的書目,確保每一份需求精準落地。上海頤和苑老年服務中心的老者們則分享出珍藏多年的文學經典、歷史傳記等書籍,為新就業群體和商戶家庭送去跨越代際的文化滋養。
閱讀服務需精準對接真切需求。前期調研中,在塘園路經營著一家水果店的商戶韓女士提出,“幾個孩子放學后在店里沒事就是玩手機游戲”。如今,“新閱港灣”里新增的《中國成語故事》繪本和《小王子》插圖版成了她小女兒的最愛,“現在,他們一放學就跑去找自己喜歡的書,還能和其他小朋友交換書看,比以前有樂趣多了”。
“繪本+手工”讓孩子們樂在其中
更令人暖心的是,書籍更新并非“一捐了之”。各街區支部將繼續定期收集讀者的新需求,文明單位將根據更新的“心愿清單”持續補充。書架上還貼心配備了老花鏡和便簽紙,不同年齡的讀者可隨時記錄感悟,而角落的“心愿投遞箱”則讓書香服務始終“動態生長”。
本土詩詞吟誦專家吟誦“撥棹歌”
近幾年來,朱涇鎮的閱讀創新更延伸至文化深挖。在東林寺景區,詩詞吟誦專家帶領本土文化愛好者共讀唐代船子和尚的《撥棹歌》,悠婉吟唱聲與禪意茶香相和,千年文脈在書頁間悄然流淌。社區圖書館開辟“本土文化書庫”,《朱涇鎮志》《金山縣志》等吸引讀者駐足翻閱,一位年輕讀者捧著鎮志感慨:“這些書像一把鑰匙,打開了認識家鄉的新視角。”而在“涇閱讀”活動室,家長與孩子圍坐共讀《小雪彩泥繪節氣》,一邊了解當地小雪前后腌咸菜、制咸肉的習俗故事,一邊用彩色黏土捏出書中的場景,“繪本+手工”的形式,讓孩子們通過觸覺和視覺立體感知傳統文化。
“涇閱讀”空間親子共讀繪本
從書店階梯上的歷史對話到港灣書架前的心靈充電,從《撥棹歌》中的禪意流淌到黏土繪書間的童心躍動,朱涇鎮正以“空間全域覆蓋、資源跨界融合、服務精準觸達”的創新模式,撬動全民閱讀的無限可能。在這里,閱讀不再是孤燈下的獨享,而是照亮日常的萬家燈火。
原標題:《世界讀書日,滬郊小鎮“轉角讀書會”開張,“三毛之父”張樂平之子也來了》
題圖:朱涇鎮“轉角讀書會“首場邀請到三毛之父”張樂平之子張慰軍作分享。 朱涇鎮供圖
來源:作者:黃勇娣 殷潔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