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帶大家回顧一條5個月前的新聞。
在去年的11月17號,丹麥海軍出動看3艘軍艦,對一艘名為“伊鵬3號”的中國貨船進行了攔截并扣留,理由是他們懷疑這艘中國貨船蓄意破壞了2條位于波羅地海的海底光纜。隨即,瑞典、芬蘭和德國宣布介入調查,不過在調查結果還沒出來的時候,西方媒體就將這件事炒作為國際事件,包括中國對歐洲發起“混合戰爭”、中國替俄羅斯在歐洲搞破壞之類的。總之該潑的臟水已經潑完了。這件事當時挺火的,當時很多中國網友都覺得很氣憤,這不明顯欺負到我們頭上來了。
最近,負責調查這件事的瑞典事故調查局,公布了關于“伊鵬3號”的調查結果,結論是: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中國船只蓄意破壞了歐洲的2條海底電纜。
瑞典事故調查局給的理由是:如果中國船只故意在海底電纜上方高速拋錨,破壞電纜的話,那么對船錨本身也會有損傷;如果中國船只是拖拽船錨,或有意,或無意切斷了海底電纜的話,那么船錨連接處會有松動,船體也會有痕跡。但結果卻是,他們并沒有在“伊鵬3號”的船體上,發現相關痕跡,因此不能說明中國船只破壞了海底電纜。
總算真相大白了,不過可惜的是,真相公布后,反而沒多少輿論關注了。
不過肯定有人和我一樣感到疑惑,就檢查船體這個工作,需要調查5個月么?
實際上,在事件發生之后,為避免糾紛,中國政府主動邀請了外國當局參與船上調查,而在12月21號,“伊鵬3號”已經駛離了波羅的海,說明了什么?歐洲的調查機構其實早就發現,“伊鵬3號”其實沒啥異常,因此才予以放行,但是調查結果直到最近才公布,這就很耐人尋味了。
“伊鵬3號”事件,本身就體現出西方對中國一直存在著“有罪推定”思維,背后的政治操弄意圖昭然若揭。只不過最近,輿論風向已經變了。
拜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所賜,西方陣營也陷入了分裂,尤其是歐洲這邊。特朗普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給歐洲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對等關稅”政策導致歐洲產品在美國市場面臨更高的壁壘,出口受到嚴重影響。
為了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市場空間,歐洲不得不重新審視與中國的關系,就連一向對美國言聽計從的馮德萊恩,最近都喊出了:“歐盟將進一步轉向亞洲”這種話。
有句話怎么說來著?“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得不說,確實有道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