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保山市隆陽區以系統性思維統籌推進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規劃編制、責任落實和活化利用,構建“保護傳承+文旅融合”可持續發展模式,讓沉睡的歷史文化資源“活”出精彩。
自2000年起,隆陽區持續開展文化資源挖掘與申報工作,開展4次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申報、6批次傳統村落申報,成功獲批仁壽門省級歷史文化街區,板橋鎮、蒲縹鎮2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以及金雞村、育德村兩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和水寨村、平坡村4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值得一提的是,板橋、河圖、潞江等鄉鎮的12個村落分五批入選國家級傳統村落名錄;53處涵蓋民居、街區等多元類型的歷史建筑完成認定,為隆陽區文化歷史版圖再添厚重底色。
歷史文化資源不可復制、不可再生,在做好保護工作的基礎上,隆陽區嚴格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建立多部門聯合監管機制,堅持“先規劃后實施”原則,編制完成1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2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1個省級歷史文化街區、1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及12個傳統村落保護規劃,并創新編制《青龍街及周邊區域改造提升規劃》等專項方案,探索傳統村落資源整合發展新路徑。金雞古戲臺修繕、板橋萬氏宗祠修復等17個重點項目有序推進,實現文化遺產的精準修復與傳承。
在盤活文化資源方面,隆陽區以“串珠成鏈、連線成片”的全局視野,讓文化資源與城市及周邊環境深度融合。投入9575萬元資金,實施仁壽門片區文物修繕及文化廣場建設、老街區基礎設施建設、傳統村落連片保護工程,讓文化資源煥發生機活力。依托仁壽門、板橋青龍街等特色街區,打造集文化體驗與商業運營于一體的特色空間,吸引319戶商家入駐,其中非遺文創商戶44戶,涵蓋烏銅走銀、甲馬版畫等特色項目,成為傳統文化展示的窗口。2024年,隆陽區傳統村落接待游客超百萬人次,帶動村民返鄉創業,實現文化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如今,通過保護規劃修編、傳統建筑活化利用、文旅產品開發等舉措,隆陽區逐步形成“規劃引領—監管護航—活化賦能”的保護傳承閉環,以高度的歷史自覺守護文化根脈,讓傳統村落煥發新生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